|
北京站客运员刘雯一整天都在推着轮椅、拎着行李,跑了几十趟站台。刚坐下,手机响了,“闺女,我是回鞍山的大娘。我到家了,想给你报平安。”刘雯想起来,这是16日晚坐2549次列车的大娘。74岁的老人没有儿女跟随,进了候车大厅就慌了。刘雯守着她,给她打水,扶她去厕所。见老人不舍得花钱,刘雯送她上车后,自己掏钱给她补了卧铺,还买了八宝粥和鸡蛋。临走时,老人拉着她的手一口一个闺女,不让她离开,叫得车厢里的人都湿了眼眶。
这是24岁的刘雯经历的第二次春运,却是中国第一个实名制的春运。由于取消站台票,不上车的亲朋无法陪护送站,火车站照顾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压力比往年大得多。然而,春运以来,在暖暖的北京火车站,像刘雯与老人这样的爱心故事天天都在上演。
1月18日9点多,北京火车站售票值班员杨爱今拨通了旅客张利的电话,“大哥,您什么时候过来?我接您和姑娘去。”
在北京站前的天桥下,推着轮椅跑来的的杨爱今,见到插着管子的张崇。4天前,这个17岁女孩儿刚做完开胸手术,她的父亲张利因为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在北京站售票厅的1号窗口前哭了。“同志,我能求求您吗?我来了好几天了,都没买到回松原的票。我孩子刚做完开胸手术”。张利递过一摞纸,里面有北京阜外医院的住院陪床证明,和女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书。
杨爱今利索地敲着电脑,“大哥,您别急,您把电话和身份证留下,我们和退票窗口联系,如果有人退票,一定给您留。”15日,已经绝望的张利接到了取票电话。
爱心通道一路畅行,杨爱今把张利一家带到了重点旅客服务室——素萍服务组,值班客运员孙更新迅速记下了车次和车厢,并安排优先进站。
旅客交接任务结束了,杨爱今也要归岗了,临走时发现张崇的鞋带开了。杨爱今俯下身给张崇系完鞋带,被小姑娘一把抱住,“阿姨,阿姨,谢谢您!没想到在北京遇到这么多好人,好事儿都让我赶上了。”话未说完,张崇已泣不成声。
张崇不是杨爱今在春运费心照顾的第一位重点旅客,也不是北京站优先安排的唯一一位重点旅客。杨爱今记不住那些人的名字,只记得那些旅客手里厚厚的医院单据,上面是北京各大医院的名字。
乘坐18日D23次车回吉林长春过年的祝星梅,几年前因脑溢血落下病根儿,没人搀扶无法迈步。女儿又刚有两个月的身孕,最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月份。进站前,姑爷还着急一个人照顾俩人别有什么闪失,没想到刚进火车站大厅就被素萍服务组的孙更新迎进了重点旅客候车室。并推着轮椅,坐直梯上二楼,穿过候车室,出站下楼,把祝星梅送到2站台。
这趟进站对孙更新来说是个轻松的活儿。“2站台离候车室近,遇到14站台的旅客,我们要走1个小时。”
24岁的孙更新是素萍服务组的大师姐,她的师傅是49岁的全国劳模李素萍。
陶志亭,爱美的姑娘,看到19岁的残疾男孩儿跪着进站,二话不说就把他抱上了轮椅。进站上车,轮椅进出不便,小陶索性把男孩儿背起来,直接送到座位上。
谢依,最小的“90后”。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到100斤,经常要推着二三百斤重的旅客进站。别看下班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别人拧她都起不来,可第二天上班跑来跑去,精神抖擞。
今年春运,素萍服务组每天接待的重点旅客超过100人,比往年都多,除在车站帮助打水、买饭、送站,还要帮这些旅客联系列车长,落实车上服务,因此被誉为“火车站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别看天冷,我们的服务就是要让这最后一公里成为最温暖的一公里。”李素萍说。
(《人民日报》1.20 陆娅楠)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