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经济贫乏年代的牛皮纸包裹的糕点,到今天物质高度丰富的精美礼盒,时代的演变,不断赋予“春节送礼”新的形式和涵义。
难以割舍的传统习俗
离过年还有10来天,广西桂林市民刘结中和他的妻子就开始列出节前采购清单。
2000年,刘结中和妻子离开全州老家开始了在桂林的辛苦打拼。如今38岁的他经营着一家小饭店,在市区买了一套房,生活安定。但每年春节都会带着妻儿回老家。
刘结中认为,陪父母一起过大年三十是孝敬之道,而初一到十五拎着礼物走亲访友则使春节变得更有年味。“现在经济条件好多了,谁家也不缺那点年货,但像我们这样在外做生意的,不趁春节回家时联络一下,感情就生疏了。”
老家在陕西的小李在桂林工作已经快3年了。虽然现在工作、生活圈子与老家几乎割离,但每年春节回家,还是要带着礼物给亲朋好友拜年。“平时或许可以不联系不问候,但过年时还是需要表表心意的。”
建材店老板伍先宜的春节送礼名单中,除了亲朋好友,还有很多大客户和生意伙伴。“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很少有时间走动,过年都有闲空,就乘这个机会送点礼,加强一下感情,也为来年的生意更加红火。”
竞争激烈的礼品市场
春节送礼习俗留下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商家纷纷看准这一时机,想挤进这一市场淘金。
1月2日上午,刚打开店门的廖老板忙着将糖果、糕点、蜂蜜等包装精美的礼盒,摆在店铺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春节前几天生意最火,有时一天能卖出一两百个礼盒。”
食品烟酒仍是传统礼品的主角,而保健品、茶叶甚至杂粮、化妆品等新兴力量也已加入春节礼品的角力。
在桂林市区的多家药店,营养胶囊、阿胶、鱼油等包装精美的盒装保健品琳琅满目。“平时这些礼品装保健品很难销得动,但一到春节前就卖得很火”。销售员说。
在一些超市和粮油店可以看到各式真空包装的杂粮礼盒,里面有大黑米、高粱米、糙米等人们平时很少食用的杂粮,价格从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
与10多年前产品“赤膊上阵”不同,如今包装成了礼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走进中山北路一家大型超市,一块重量不到4斤的巴马香猪被装在一米来宽的礼盒中,黄缎垫底,售价688元。干果、点心、腊肠等普通年货被硕大精致的礼盒一装,售价也达到698元。各种茶叶陈放在古色古香的木盒中,茶罐本身所占体积不足一半。
春节送礼的幸福负担
品牌化、精美化,催高了礼品的价格,也使春节礼品渐渐成为一种幸福的负担。
“以前过年走亲访友,礼品多是些散装年货,虽然不值钱,但大家看重的是这份情意。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心态都有点变化,越来越看重礼品本身的‘分量’。”
刘结中说,10年前,走一家亲戚也就送两包糖果,花费10多元钱;现在,关系好点的亲友,那种简易包装的糖果便拿不出手了,而两个像样的礼包就得上百元;给长辈送的烟酒、营养品价格则更高,送一次得花两三百元。
对于小李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春节送礼更是掏空了口袋。他盘点了去年的春节礼品账:送给大舅的两盒茶叶200多元,送给二舅家一袋腊肠和一盒罗汉果加起来也要200多元,还有孩子的衣物和压岁钱……“算下来,光是走母亲这边的亲戚,买礼品就花了1000多元。”面对价格持续走高的春节礼品,小李选购时很是头疼:“便宜的拿不出手,贵的又送不起。”
不断攀高的送礼成本,也让一些人改变了送礼习惯。对于家庭月收入不到2000元的廖大姐来说,春节时,只挑几个关系特别好的亲友送礼拜访。
专家分析说,春节礼品成本越来越高,除了物价上涨,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人们送礼越来越讲面子,要求礼物送出去美观大方。商家自然也乐意迎合这种心态,把心思和成本用在包装上,抢占市场,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而大多数人都希望,春节礼品中的情谊,不要被越来越浓重的商业利益所掩盖。
(《桂林晚报》1.9 龚亮勇)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