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了登基60周年纪念日。她凭借低调、稳重的形象,被誉为立宪制君主的模范。不为人熟知的是,这些品质早在她年少时便崭露头角。
自幼学习像平民般生活
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小伊丽莎白都与一位简朴的苏格兰妇女同居一室。伊丽莎白稍微懂事一点之后,这位保姆手把手地教小公主打开圣诞和生日礼物,然后仔细抹平包装纸、卷起缎带并存在盒子里,以备日后再用。她的寝室里没有自来水,睡前只能用罐子里的水盥洗,卫生也得亲自动手打扫。由于王室开支被削减,学习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对她来说理所当然。
随着经济危机持续,伊丽莎白的父亲约克公爵卖掉了全部马匹,不再打猎;他希望年幼的伊丽莎白和妹妹玛格丽特也起到表率作用。1932年,王室雇用威尔士工人建造了一座小房子,伊丽莎白和两岁的妹妹负责除尘,俨然两位主妇。这一幕被拍成照片刊登在杂志上以后,“勤俭”成了民众对小公主的首要印象。
立宪制君主的“完美基因”
1936年12月,伊丽莎白的生活迎来了大转折,她的父亲乔治六世登基。从那时起,她的性格一直是求稳、低调并保持中庸。在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的当代,这些品质被广泛称赞为立宪制君主的“完美基因”。
公众并不清楚,未来女王的性格其实是两种对立思想中和后的产物:父亲倾向于严格而专业的教育;母亲则认为寓教于乐才是首选。在老太后留下的私人文件中,有一封她就抚养孙女写给儿子的私信:“万一我不在人世,切记不要嘲笑孩子,要和颜悦色地说话;永远不要虚言恫吓,否则你会失去她们的信任。记得你父亲吗?他不通情达理也不肯帮助他的儿子,让你多么不高兴啊。”
这段文字揭示了乔治五世父子鲜为人知的不愉快经历,也有助于外界理解,伊丽莎白与父母的关系为何一直那样和睦。
结婚前先投身“女子军”
1940年,英国饱受战火折磨。为打败希特勒,伊丽莎白姐妹收集锡箔、卷绷带、织袜子……用和普通妇女一样的方式支援前线。
当然,紧张的战时生活也有亮色。据国王私人秘书拉塞尔斯回忆,1943年的圣诞舞会上,伊丽莎白与海军中尉菲利普翩翩起舞直到凌晨1点,“自从第一眼看到菲利普,伊丽莎白就真心爱上了他”。
不过,因为国王夫妇坚持主张女儿还不适合谈情说爱,伊丽莎白只好先尝试在其他方面寻求独立。19岁生日之际,她暂别宫廷生活,加入地方辅助性部队“女子军”。此后几个月间,她每天早晨前往营地参加汽车维修培训,学会了如何更换轮胎和气缸盖。
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秋天,菲利普趁伊丽莎白休假时正式向她求婚。乔治六世要求双方在未来一年内不得公之于众,保守的玛丽太后更是对菲利普的才能半信半疑。菲利普遂鼓足勇气登门拜访。他的表现最终赢得了王室的接纳。
(《青年参考》2.9 史春树)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