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缅共里被遗忘的中国知青
 https://www.gmw.cn 2012-02-18 15:22:29 来源:光明网-《文摘报》

    上世纪60年代末,一批知青越过国境线奔赴缅甸参加革命。缅共的失败让他们的梦想成空,无所归依,而这段历史在故国也被尘封。

    支援世界革命

    “1970年5月19日。这一天是我永远纪念的日子!我第一次踏过了国境,来到缅甸,参加了缅甸人民军,投入了光荣的国际主义的战斗行列。”王曦在日记中写道。

    在去缅甸之前,王曦是在滇西德宏州插队的一个知青。他在生产队表现最好、出工最勤,曾被公社推荐参加当地先进知青大会,后因审查成分不好,取消资格。

    他早已听说缅共招收中国知青,曾有几次冲动想要参军,都忍住了。这一次,他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我对革命陌生得很,在昆明21中读书时就文绉绉的,枪都不敢动,不是当兵的料,谁知21中第一个去参加缅共的就是我。我对支援世界革命完全没有概念,知道是去打仗,实在是被迫。”

    那个时候,支援世界革命是中国政府的官方辞令,“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在官方媒体上,也不时可见对缅共的舆论声援。王曦带着缅共必胜的信念走向陌生的邻邦。一年多前,康国华已踏上异域武装革命的征程。

    毛泽东思想指引缅共人民军

    康国华的家庭出身与王曦类似。父亲是“大资本家”,同样是“黑五类”,文革中被遣送乡下。“我在那里只待了几天,觉得在国内没有任何前途。”

    他毅然奔赴缅甸,因为他觉得在革命中出身不再重要。康国华说,到缅甸后,到处都是毛泽东的图片,每天晚上都要学习毛选。

    至于前来参军的中国知青人数,康国华曾从缅共司令部征兵站的花名册上获悉,正式登记在案者不下3000人。他们大部分是像康国华这样的“黑五类”后代。

    随着对缅甸的深入了解,王曦发现,人家过的是小康生活,进屋还要换拖鞋,“我们是穿着补丁裤来解放他们的,真有些可笑。”

    失去母体

    在康国华和王曦看来,1971年林彪的出逃,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之后,中国政府明显疏远了缅共,开始逐步减少支援。

    其实,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调整之前即已开始。1971年6月16日,缅甸联邦革委会主席兼总理奈温接见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陈肇源,7月31日,奈温夫妇还受邀对中国进行“友好和非正式的访问”。

    一直与奈温政府作战的缅共,很自然地失去了支援。康国华说,顾问团最先撤走,知青从1973年开始也大批退伍,回到原来插队的地方。“我感觉茫然了,觉得国际共运和缅共的前景都有问题。我该怎么办?最后的结论是,只有更好地干,和缅共共存亡。”

    1973年6月前后,国内曾问他是否愿意回国,将给予正连级待遇,但前提是他父亲回哪里他必须去哪里。他想争取去昆明荣军医院工作,未被允许。康国华因此谢绝,也错过了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回去,连级残疾军人,当时会有每月八十多元的待遇,现在好几千。”

    “到1987年,(缅共)北方军区根据地,90%都已丢失。”两年后,他回昆明安置妻女,打算再返回缅甸,“可我1989年3月回国,缅共马上就发生政变。我就没回去。”1984年,王曦已带着妻儿回到云南落户,他厌倦了战争。

    后来缅共一直靠贩卖毒品,“以毒养军”,内部斗志已失。1989年,缅共终于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康国华和王曦失去了最初革命的母体,回到国内也得不到任何正式的承认,当年“革命者”的身份再无人提及。

    (图为1974年8月,派赴中国军校学习的缅共参谋干事班学员合影。)

    (《看历史》2012年1月刊 韩福东)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