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我已经忘记了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此后我常思考一个人的平凡或不平凡,却是真的。
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吗?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呈现着种种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在普遍之中国人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这种宣扬尤其广告兜售几乎随处可见。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在如此这般的文化那儿,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
这种文化理念的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谁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谁是狗熊。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普遍平凡的人们的基本愿望时,文化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刻提醒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的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刺激前者。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新浪博客 3.16 梁晓声)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