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备受各界质疑的“中式卷烟”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是该重视科学伦理了。
消灭害虫、让农作物大量增产的DDT造成了始料不及的生态破坏;可治疗某些疾病的基因重组技术也可能产生威胁人类安全的“超级生命”……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引发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科学伦理应运而生。为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预防、减少其负面效应,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了不同形式的相关组织,规范和引导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活动;越来越多的科学共同体制定了可操作的科学伦理标准,严格自律。
发达国家的教训和经验证明,强调科学伦理并不是限制科技创新,而是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涉及公众健康、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的研发活动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既可以防止技术滥用、防患于未然,也有助于科研人员认清科技的局限,及时纠正偏差、修补漏洞。
令人遗憾的是,违背科学伦理的事情在我国屡有发生。例如:某些高校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为了发论文、牟私利,居然研制、推广危害人体健康的“瘦肉精”技术,并刻意隐瞒其副作用,甚至研发出“掩蔽剂”专门对付有关部门的检测……
上述事件反映出某些科技工作者和主管部门对科学伦理的漠视。在这种情势下,加强科学伦理建设的任务尤为紧迫。
(《人民日报》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