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西海固,是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面对这里的艰苦环境和贫困面貌,一位扎根西海固山区调研十年的社科学者和一位年轻的媒体工作者发起了“援梦西海固”活动,为患病贫困农民带去了新的希望。
在今年3月份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巡回报告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燕平作的报告《我与西海固的不了情》感动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光明网新闻中心编辑张璋。
在报告里,林燕平重点讲到了两户农家,其中一户是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骆驼巷村阳洼自然村的何占库家。何占库,49岁,家境贫寒,老婆是一位残疾人,必须在他的照顾下生活。然而,作为顶梁柱的他却得了脉管炎,只得日日架着双拐。
“这里的贫困农民过穷日子过怕了,他们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生了病也不舍得花钱去医院看,就一直在家里拖着。”林燕平的一席话,深深地刻在了张璋心里。巡回报告结束后,虽然两人分别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两颗真挚的心却因为“西海固”紧紧连在了一起。
4月30日,林燕平和张璋来到何家简陋的黄泥小屋。她们先是与宁夏固原市医院联系,免费为何占库做身体检查;在得知必须进京治疗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在北京联系医院;同时,还要努力筹集何占库进京的路费和医疗费……现在,经过治疗,何占库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了。
林燕平和张璋给这次行动取了个深情的名字:援梦西海固。一路上,许多爱心人士加入到了“援梦”的行列:北京四中爱心社的学生们听说这件事以后,捐款1万多元。一位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在送何占库去医院的路上说:“这次我免费为你们服务……”
张璋感慨地说:“他们的出现,每每在我们困惑迷茫的时候,让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独。”
“‘走转改’不仅要深入基层了解问题,更要努力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林燕平说。为了山村的守望,“援梦西海固”的活动仍在继续。
(《光明日报》5.16 林晖)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