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11届广交会上,记者采访发现,因欧美市场复苏乏力,导致外贸出口订单未有什么改观,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态势可能仍会延续。这也许会有利于缓解自2005年以来的“用工荒”难题。
然而,在用工稳定的表面背后,是不少工人处在低工资、低预期的低水平就业状态。这种状态会潜藏某些隐忧。
“出口形势不好,现在的工人反而比以前稳定了。”江苏中江集团海外贸易分公司总经理祁沁午说。稳下来的背后,是工人处在低工资水平状态的现实。上海新昌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彬说,以他所在企业为例,工人正常的工资水平是3000元,现在已经下降到1000多元。“现在单子少,但担心以后有订单时找不到人做。只能用基本工资养着。而工人也愿意。因为他们很难找到新工作了。”余彬说。
不少参加广交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负责人承认,当前这种低水平就业下的劳资关系风险也会加大。“现在物价都在涨,可没有订单,工资只能下跌。工人很焦急,但也明白企业的难处,可长时间都没有好转的话,工人肯定受不了。这给企业造成很大压力,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争议、纠纷。”
记者了解到,伴随订单不稳定,以零散化、“游击化”用工为特征的“日薪市场”也开始盛行。一企业负责人就表示,他们企业用工近200人,其中相当比例就是由“包工头”带来的工人组成。这种用工模式被形容为“工厂做一单换一拨人,工人干一票换个地方”。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工厂产品质量不容易保证,还可能会对劳动者权益构成损害。
(《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第19期 王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