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过香港,那里真的没有大超市。街头到处是小店,尤以三四十平方米的便利店居多。当时在想,是不是香港地皮贵,大超市占地多,入不敷出才无法在香港立足?
郎咸平说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在内地,如果开一家小商店,有15种税费,和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一样,其中包括5%的营业税,17%的增值税。而在香港,小超市、小商店税费全免,只有两种税,一是千分之一的注册资本金,二是利润税,赚了钱之后只要上缴17%的利润税,如果不赚钱呢,就不用交税。
两种完全不同的税负,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内地,小店税负高,它无法从规模上取胜。而大超市有规模优势,又可以聘请会计师帮着合法避税,所以大超市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小店因为“斗”不过大超市,久而久之,大超市就有了定价权,还可以绑架供货商,拥有了价格垄断权,本来超市里的物价应该比小店要低,但实际上我们在小店购物时,小店老板经常会告诉你:“这商品在超市里要贵多少钱。”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超市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宰人”场。
而香港刚好相反,小店税负非常低,东西也便宜,大超市在价格方面根本无法与小店竞争,这就是香港没法开大超市的真正原因。
在内地,有“沃尔玛一公里死亡圈”的说法,意思是如果一个城市里开出一家沃尔玛,那么在它一公里范围内,其他零售小店将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但实际上根源却是税负问题。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香港的税负低,商务部曾做过一项调查,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要比香港贵45%。
税收是财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税收还有另外一个“功能”,是一种二次分配手段,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香港的低税收政策理念在于“放水养鱼”,在财政盈余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与民分利、藏富于民,共享经济繁荣。据统计,2010年,香港富裕人口增长率达33.3%,连续两年位于全球之首。不论社会平均财富,还是最富有的人,低税负的香港在两岸四地、亚洲乃至全球,都可圈可点。
(《羊城晚报》5.12 流沙)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