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马丁·雅各布曾是《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当过《独立报》的副主编。在伦敦奥运期间,英国媒体对中国代表团持一种挑刺态度,对此,记者对雅各布进行了专访,他说:
就个案而言,我对于英国媒体对叶诗文可能服用禁药的猜测感到费解,他们的逻辑很荒谬。
从已经披露的案例看,禁药丑闻不分东西方。按照西方媒体的逻辑,只要是成绩优秀的运动员,都涉嫌服用禁药,但他们对本国运动员的行为视而不见,反而对中国运动员吹毛求疵。说到底,仍旧是无知与骨子里的傲慢。
消极比赛丑闻涉及3个国家,但英国媒体的关注点似乎集中在中国身上。我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在伦敦奥运会金牌榜上,中国与美国难分高下,所以他们多少有些羡慕和嫉妒。中国体育的腾飞主要集中在近4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实力增长迅速,很多西方人似乎还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我认为,英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在英国,“中国制造”进入千家万户,但他们并不愿意多去了解这个国家,主要有4个原因:首先,在传统西方世界,英国如鱼得水,拥有与美国这样的同盟伙伴,所以并没有真正思考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其次,在面对发展中国家时,很多英国人骨子里有种傲慢与自大。大部分英国人认为中国仍旧贫穷、落后。第三,中国人与英国人的外貌、体格不同,文化各异,在文化观念上,中国被视作“他者”。当中国在体育方面取得成就时,很多英国人理所当然地会想:他们一定是在弄虚作假,不然他们怎么可能做到?此外,还有一些西方媒体仍保留了冷战思维,总用受威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形成了报道中的偏见。而这些媒体也塑造了英国人的观念。
尽管这10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开始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但与BBC、CNN等西方主流媒体相比,声音仍旧微弱。最关键的是,中国媒体更需要具有影响其他国家、地区媒体的影响力。
(《文汇报》8.5 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