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统计局陆续派出工作组,对地方工业产值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抽查和调研。此次抽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力图通过强化数据准确性以规避中央经济政策的决策风险。
当前是中国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经济数据的准确性,已成为中央正确判断经济形势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依据所在。这也是国家统计局为什么在政治局会议后要抽查地方统计数据的原因。
尽管一些地方决策者清楚统计造假的危害所在,但统计造假还是屡禁不绝,原因之一是现行法律对统计造假的处罚过轻,就像这次国家统计局派员下去督查地方统计数据,如果发现某地的统计数据有假,也只是责令其改正,提供真实的数据,即使有处罚,至多就是批评而已。
长久以来,我们并没有把统计造假看成是一种不可容忍的腐败现象,以为统计造假并未对造假者本人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它不过是为使数据漂亮一点,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这可能主要是统计造假的后果,不会立刻显现,而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故。
其实,如果不是机械地理解腐败的含义,统计造假完全可称得上是腐败。一个基于错误数据采取的措施或行动,其所产生的危害或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超一桩腐败案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害。再者,如果为了营造一个假象的经济景气指数,就把经济数据捏面团似的捏来捏去,还有什么假不敢造?
要遏制统计数据的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的危害看得更严重一点。只有提升问题的认识层次,不认为统计造假小事一桩,才会重视其产生的恶果,从而很好地去治理。
(《新华每日电讯》8.23邓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