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一直困惑的是,“老实人”本是一个褒义词,怎么在中国人口头上就成了有嘲讽意味的称谓?
在中国,“老实人吃亏”几乎是广为民众认可的一句口头禅,流传已久,答案好像摆在那儿。但同是中国人,毛泽东那句“吃亏在于不老实”的教诲言犹在耳,那意思是说不老实才会吃亏,反之老实人不会吃亏。
老实人吃亏的观点对我影响很深。我记得30年前单位的一次分房,我亲身感受过老实人吃亏的例子,一位比别人更有资格和条件分到房子的老师,临到最后一榜却落了空,领导找他谈话做工作后,他没有表示不服从。这是单位工作最努力、人品最好的一位同事,不知怎的,那段时间,我只要一见到他,心里就会五味杂陈,暗下充满了对他的同情。我不知道,那些鹊巢鸠占的人,事后有没有一丝一毫内疚,包括做他思想工作的人,肯定说了不少违心话,他的良心有没有受到自我谴责。
以后,在职称评定、工作调动、工资调整、职务升迁等等问题上,我看到和听到了更多类似的例子。“闹而优”,是那个年代劝人别太实心眼、太老实的一句话;到了商品经济时代,光闹还不行,还有文明一点的用语叫“跑”和“活动活动”。让我一直困惑和纳闷的是,“老实人”本是一个带褒义的称谓,怎么在中国人口头上就成了有嘲讽意味的称谓?不错,吃亏在于不老实的例子也是有的,但为什么就没有老实人吃亏这句口头禅流传那么广呢?
其实,老实人吃亏,做老实人就要学会吃亏、吃得住亏的道理,中国自古就有了。《古文观止》中两千多年前楚人的一篇文章《卜居》,写的就是屈原做老实人产生了种种困惑,因而向楚国太卜郑詹尹请教如何做人的故事。文章借屈原之口连设八问,最后概括世相的那句话很有名,即所谓的“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日前,看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电视直播,现场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文化交融,人们欢腾愉快的气氛深深感染了我。尽管本届奥运会因误判和申诉较多产生了一些不和谐音,但作为一个现代性、世界性的体育竞赛,其规则的严肃性和接受世人监督的程度,毕竟保证了它基本的公正性。也是因为这样,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才都在这最后一刻融入欢快人潮,向世人展现了他们参与这一世界盛会的开心笑容。
这情景忽然启发了我,老实人吃亏,还是吃亏在于不老实,本来就不仅仅是道义层面的问题,囿于这一点讨论,当然走不出来。如果真要有什么答案,英国19世纪著名思想家卡莱尔的一句名言倒很有帮助。那便是:
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羊城晚报》8.21)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