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助产士的困境
 https://www.gmw.cn 2012-08-30 22:03:37 来源:文摘报

    目前,中国将近一半的剖宫产率高居世界第一,它给下一代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界重视。降低剖宫产率,就必须要保证自然分娩的安全,这就需要大量技术娴熟的助产士。

    全靠“师傅”带

    “我的接生技术全是当年带我的一位老护士教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助产士刘军说,“一般人很难想象,专业性这么强的工作是靠这种方式传授的。”因为无论是中专还是大学,都没有助产这个专业。

    记者了解到,在多数西方国家,需要在接受大学四年护士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再经过18个月的专门培训和资质考试之后,才能成为助产士,而在我国,情形大相径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房目前一共有15名助产士,最大的41岁,最小的二十出头,“全都是从护士里挑出来的。”在产房接生100个婴儿之后,就有了参加助产士考核的“底气”,“医院会出具接生100个婴儿的证明,然后到市里参加3天脱产的助产技能培训课,最后参加考试,笔试加操作,合格之后,就能拿到助产士的证书,具有独立从事助产专业,签病历和接生的资格。”

    坚守靠的是职业良心

    每半小时给产妇测一次胎心,每2小时观察一次产妇宫缩,每4小时检查一次产妇宫口打开情况,随时解答产妇的问题,指导她们用各种物理方法减轻阵痛,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婴儿降生之后,她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婴儿复苏、打分、称重、按手印、剪脐带、清理胎盘、指导产妇哺乳……“夜班是从下午5点到早上9点,整整16个小时,没有一刻能停下来。”这种超强度的工作,对于年过40岁的人来说,其实已经力不从心。

    “助产士明显配备不足,目前一个助产士负责2至3个产妇,很多时候忙不过来。”刘军说,培养招收年轻助产士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些人不愿意来,因为缺乏吸引力,辛苦,有风险,压力大,待遇不高。”

    助产士手中是“一人两命”,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强大的心理难以应对,这也是她们中的很多人失眠和患高血压的原因,然而这件事在刘军口中换了一个说法:“一个人住院,两个人出院,这也是我们这个艰辛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所在。”

    自己的“组织”

    纵使从事着一份堪称“造福众生”的职业,刘军的职业描述和晋升履历也只能填上简单的“护士”两个字,“我们只能走护士的职称晋升体系,我虽然做了22年,可现在连助产士这个正式职业名称都没有,更不用说职称评定了。”很多产妇和家属不了解她们的工作,甚至医院的同事也不清楚她们究竟做的是什么,她们似乎处于职业的空白地带。

    助产在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基本也是一片空白,记者了解到,以北京大学的护理系为例,大专生在产科见习时间为一周,生产实习三周;本科生在产科见习时间仅为一天,生产实习三周。随着医院剖宫产率的提高,不少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自然分娩见过的较少。

    助产士的缺乏和不受重视直接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因为没有人为自然分娩“保驾护航”,谁还愿意冒这个险?

    刘军的愿望很简单,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助产士,有相关理论和专业教育,有独立的职称晋升体系,有自己的“组织”。

    (《北京晚报》8.21 张鹏)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