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河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据记载,有500多万人饿死,还有300多万灾民外出逃难。这场大灾难至今却鲜为人知,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真实记录了当年灾荒的惨绝情形。
勇于披露灾情的媒体
1942年10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两万平方英里的河南省北部地区正陷入饥饿之中。男人和女人们正在吃树皮和草根,腹部肿胀的孩子们被卖掉换取粮食。
在洛阳,成捆的树叶被卖给饥民当食物,一块钱一捆。有时饥民的家庭找来家里所有残存的食物,共同吃上最后一次饭然后集体自杀。
1943年2月1日的重庆《大公报》报道:在洛阳街头,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群像蜜蜂一样嗡嗡响,“老爷,救救命吧!饿得慌啊!”他们伸出来的手,尽是一根根的血管,再看他们的全身,会误认为是一张生理骨干挂图。
1943年4月6日南阳《前锋报》报道:饥饿的灾民们吃干了的柿叶、剥下的柿蒂,捡收鸟粪,淘吃里面未被消化的草籽,甚至掘食已经掩埋了的尸体。
勇于披露河南灾情的媒体,只有重庆《大公报》、美国《时代》周刊、南阳《前锋报》等寥寥数家,这些难得的灾情报道,成了1942年河南灾荒最珍贵的历史记录。
委员长不相信河南有灾
当时,《大公报》因发表了记者张高峰真实报道河南大灾的通讯《豫灾实录》与总编辑王芸生写的社评《看重庆,念中原!》,触怒了国民党当局,被勒令停刊三天。
王芸生后来知道,《大公报》之所以被停刊三日,是“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据资料记载,当时因为停刊事件,王芸生向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询问究竟,陈布雷回答:“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说是省政府虚报灾情。李主席(培基)的报灾电,说什么‘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等等,委员长就骂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的征实不得缓免。”
外媒实地调查
得知《大公报》因报道河南灾情和批评当局被“停刊三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深受震动,决定和好友、英国《泰晤士报》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一起,亲赴河南实地调查。
一路上,白修德和福尔曼看到了一幕幕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惨绝景象:狗在路旁啃着人的尸体,农民在夜幕的掩护中寻找死人身上的肉吃。无尽的废弃村庄,乞丐汇聚在每一个城门口,弃婴在每一条道路上号哭和死去。
与灾民的悲惨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驻防在河南的军队依然在征收粮食和实物供养自己,而当地每个政府官员也会按月得到定额的粮食。令白修德和福尔曼意外的是,他们离开郑州之前,当地官员设宴招待他们,菜肴异常丰盛。
在返回途中,白修德急速在洛阳电报局向美国《时代》周刊发了一篇揭示河南大灾真相的新闻稿《等待收成》。1943年3月22日,该报道在《时代》周刊刊发,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当时正值宋美龄在美国演说、求取贷款,白修德的报道使她恼羞成怒,她要求《时代》周刊解雇白修德,但遭拒绝。
白修德求见蒋介石
回到重庆后,白修德想向蒋介石面呈实情,但蒋却拒不接见。后来,在宋庆龄的安排下,蒋介石最终同意会见。
会见中,白修德说了人们如何被饿死,说了征税,还有乘机敲诈勒索的丑行。但蒋介石否认征收了农民的税,也坚称“不可能出现狗吃死人的情况”,直到同行的福尔曼当场出示了“狗站在路边刨食死尸”的照片。
白修德在回忆录中写道:(看到这些照片)总司令的腿开始轻轻抖了一下,有点神经质地抽搐,他问道,照片是从什么地方拍的?我们告诉了他。他拿出他的本子和毛笔开始记下来……接着,他向我们道谢,说我是“比我亲自派出去的所有调查员”更好的调查员。
白修德事后发现,这短短20分钟的会见,起到了一些作用:粮食开始从陕西沿着铁路线紧急调运过来,军队也拿出了他们的一部分多余粮食……
(《瞭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32期 金明大)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