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迎来百年诞辰的张开济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等均出自他的手笔。此外,他还设计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天安门观礼台等。不过,在这些宏伟的建筑中,他也留下了些许遗憾。
1958年,中央决定兴建十大建筑。其中革命和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由张开济主持设计。十大建筑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完成设计建造投入使用。但张开济认为,“大”既是十大建筑的成就,也是遗憾。作为天安门广场的设计者之一,他最为遗憾的,也是“大”,“大而无当”。
“早期我们受苏联的建筑设计思想影响,用建筑来表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广场要大,建筑要高大,老百姓见了觉得伟大。这种设计思想是非常落后的。现代的建筑思想是以人为本,让人觉得美,住着也舒适,建筑是为人民服务的。你看看天安门广场,整个广场连个人坐的地方都没有,广场拿来干什么用,除了五年、十年一次的国庆节举行一下活动外,平常根本没发挥作用。”他理想中的广场,应当“有坐椅、有水池、有鸽子、有植物、有无障碍设施”。
张开济常说,他最满意作品是天安门观礼台。设计观礼台时,建筑师们展开了方案竞赛,为了引人注目,有的把观礼台盖上琉璃瓦,和故宫配套;有的设计成金黄色,比天安门还鲜亮。“我设计高度不超过天安门的红墙,颜色是红色,琉璃瓦绝对不用,让观礼台和天安门城楼浑然一体……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一个建筑师该当配角的就当配角,观礼台就是天安门城楼的配角。”
(《文史参考》总第64期 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