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老王全家自驾游美国,用半个多月时间,行程6000多公里,游遍美国西部。按照美国的交规驾车,老王感觉道路畅通、心情畅快。回到国内却郁闷地发现,自己“不会”开车了:路况之复杂、交规之模糊、司机之争抢,竟比在语言陌生的域外还难以应对,让他这个老司机无所适从。
例如,在几条车道间并线难上加难:不打并线灯还好,一打灯,后面的车会加速把你挤出去,似乎我们的几条车道不是依功能划分,而是用来窜来窜去加塞的。再如,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我们都会争着抢着通过,结果常常是不同方向的车由于互不相让而交叉在一起,谁也过不去。如此种种,我们离汽车文明相去甚远。
良好的行为规范、文明的驾车习惯,不是天然形成的,是在长期的规则约束之下逐渐养成的。美国的汽车文明也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血的教训之后,逐步完善交规,严格执行规范,加大处罚力度,培养自觉守法的结果。因此,有关部门与其抱怨开车人不文明、没素质,不如充分整合道路资源,明确标识标线的规划,加强对有关数据的搜集分析,及时修改不合时宜的规定,有的放矢地完善法规。依照法规严格执法,杜绝特权和例外,让所有开车人平等享有路权。
(《人民日报》11.15 丰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