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公务员,别想做我女婿!”——这大概称得上今年“国考”最刺激的一句“励志语”,“作者”是宁波一位未露面的“准丈母娘”。女孩开着家里的宾利车和男友一道参加2013年度“国考”,一个参考书崭新,只是“有草没草搂一耙子”。还有一个,却是6次投考未中依然坚持,其中不知有多少动力是来自于改变人生境遇的渴望,或者就是为了能娶上“白富美”的女友而添加一注大筹码的。
家有“宾利”,自己开着店,还来凑“国考”的热闹;怀着范进中举般虔诚,年复一年地卧薪尝胆苦苦备考,就为了能跻身某间政府办公室内当一名“科员”。一个是为了求安稳、捧上一只福利好又轻闲的铁饭碗,另一个,至少在“准丈母娘”们看来,是为了踏上通往权力的捷径。这两种情形,在“国考”族里,实在很有代表性。
这边有近70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进就业市场,那边是经济增长放缓、中小企业步履蹒跚的大势;这边有一些公务员生活滋润乃至用权腐败的种种轶事新闻,那边是80后、90后“屌丝”们踏进社会时“压力山大”的人生无力感和小康的、富裕的家长们生怕自家独生子女吃苦头、一心只要享轻闲的强烈社会心态——虽然公务员席位如此紧缺、“就业难”的呼声如此高,但每年总是会有一些岗位乏人问津,除了某些专业技能要求难于达标外,大多就是因为它们位置偏僻,待遇与前途不被看好。
“国考热”或许能够使各级行政机关有机会在大量海选基础上收获一批精英,“得到天下英才而用”,但对于一个处在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期的社会而言,如此价值取向却实在不能让人乐观。公务员职位决非解决“就业难”的一条渠道,“吃皇粮”的队伍愈庞大愈拥挤,愈令人忧心。
如果90后认准了“学而优则仕”,奋力于“国考”,将报考公务员当成“上进”、成功之道,于人无可厚非,于国则亟须反思。
真要为“国考热”降温,就需要让机关成为肯干事、会服务的人才汇聚地,让公务员没有特权也不再独享灰色“保障”,让权力在有效监督下行使,这样的改革来得越快越好。
(《新华每日电讯》11.27 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