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是王洛宾先生的百年诞辰。北京人民大会堂日前举行了一场王洛宾诞辰纪念音乐会。其中《康定情歌》署名“编创王洛宾”,我感到愕然!
王洛宾行走在民间。他早年在兰州、西宁编写的那些新疆民族民歌,最初都是求教于当时当地粗通汉语的维吾尔族商贩,对方也只能告诉他歌唱内容的大概意思。例如《达坂城》,他得到的“翻译”是:“达坂城的丫头,漂亮得很,他想娶她做老婆。”这焉能入唱?于是,王洛宾对歌词进行了加工。
对于自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编写的汉语版新疆民族民歌,因无先例,应该如何作学术界定,也曾有过迷惑,最终定位为“维吾尔族(或其他民族)民歌洛宾编词曲”。如实署名,对自己作品负责,对个人声誉负责。
1989-1990年期间,王洛宾每天上午来我家,给我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在一次谈话中我问他:上世纪40年代普遍传唱的《康定情歌》是出自何人之手?王洛宾当时告诉我,抗战时期,大批音乐文化人到了大西南,是他们中的人发现了这首歌,从他们那里传唱开来。这就是肯定地说,《康定情歌》不是他所作,而且,他也从未以任何形式把《康定情歌》视作或纳入自己的作品。
《康定情歌》的产生和传唱,据我看到的资料,概略是:抗战期间,国立南京音乐学院内迁至重庆青木关。有位学生叫吴文季,随军至康定,听到一位马夫在唱当地的“溜溜调”,最初记录了这首歌,题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抗战胜利,学院回迁南京,吴文季回校并将这首歌交给老师。经作曲系主任江定仙改定,由美国学成归来的声乐系教师、当时中国的第一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首唱。1948年,第一次灌制唱片,署名《康定情歌》,编曲江定仙,演唱喻宜萱。
王洛宾自己创造了辉煌,他的桂冠,不需要添枝加叶。
(《北京青年报》12.3 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