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一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牌将出现在北京艺德轩艺术品大型拍卖会上。奖牌的主人是尹春龙。
2008年,20岁的尹春龙徒手救出被埋6天的映秀电厂职工虞锦华、地震中最后一名生还者马元江,背出失事飞机机长,被誉为“抗震英雄”。
带着“英雄”的光环,震后回到资阳老家的尹春龙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老家资阳市为他提供了8万元青年创业贷款;在当地领导关照下,他又轻松拿到了银行的30万元贷款;两个老乡先后借出共70万元;亲戚也借了他几万块。拿着这笔钱,他把大棚搬到昆山农业园区,租了30多亩地。
“如果没有自然灾害,这条路还是能走通的。”尹春龙说,是震后3年的4次自然灾害让他赔了200多万元。去年12月,双流县政府以1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尹春龙的香菇公司。
然而,在旁人看来,尹春龙受灾的损失远没有这么严重。双流县西航港街道办事处关工委负责人表示,这份香菇生意更大的问题是经营不善,“他的账完全是笔糊涂账,我们让他报一下公司的财务,说买了哪些东西,结果他都答不上来。”
事实上,4年中,尹春龙曾一度将香菇基地交给父母管理,自己则在外为“大项目”游走。要回乡投资建核桃基地,要给饮用水厂家做代理商,要买车拉砂石,但这一个接一个的设想到最后都半途而废。
除了做生意,尹春龙还加入了中广网教育频道做经营,他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这个招牌很大,和我的身份很符合。”
“我给奖牌定的保留价是1000万元。如果能拿到钱,我就回资阳建个物流基地。”这成了他新的创业目标。当被问及“做物流除了买地还应该准备点什么”时,他涨红脸停顿了两三秒,没正面回答,之后一再强调“这次肯定能挣钱”。
就在尹春龙四处筹款想翻身时,其父尹一军选择去银川。50多岁的尹一军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就能把借亲戚的1.8万元还完,剩下的外债再想办法。”尹一军所说的外债,指的就是30万元贷款,他还并不知道儿子另欠了70万元。
“旁人说什么好,他就去做什么”,尹一军说,为了赶时髦,儿子轻信了别人,“还是太年轻了,没吃过亏,也抵不住诱惑。”
(《京华时报》12.4 刘佳等)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