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银行理财经理私卖投资产品的新闻引起各方关注。投资者表示,由于是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他们一直以为是银行代销的产品,本着对银行的信任,才放心购买。
正常情况下,市民在银行的营业大厅可以接触到的金融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银行自己的产品,如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贵金属产品、信托产品等,“这类产品完全是由银行自己研发的,出了问题,银行要负主要责任。”
第二类产品是银行代销的产品。如某些保险产品、贵金属产品、基金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与第一类有重合,但区别要看具体的产品说明,属不属于代销。
“非银行产品而且也不找银行代销的,是第三种,须警惕”。
那么,投资者该怎么分辨银行自己的产品、代销产品和非代销产品呢?
看合同上是否有银行公章。银行的代销产品里,在客户所签署的产品协议书里肯定会提及银行名字,而且客户会签名,产品投资方和银行也会签名盖章。银行作为代销主体,成为销售过程中的当事人。通常情况下,如果是银行代销的产品,为了利于监管和吸收存款,银行会要求客户购买产品的资金归集到自己银行。
宣传资料上是否有相关银行名。投资产品的宣传资料上一定会显示出代销机构有哪些,比如说这个产品在某个银行代销,会有具体代销银行的名字。专家提醒,银行对代销的产品也没有监管职责,如果产品说明书上刻意注明产品是由某某银行监管,也是值得投资者怀疑的,须了解清楚。
了解情况后决定是否投资。在第三方公司高额佣金的诱惑下,一些银行员工私自接单,利用手上的客户资源推销第三方公司的产品。由于接私单是违反规定的,因此这些员工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压力,客户不妨多问几句,多了解情况之后再决定是否投资。
(《广州日报》12.10 李婧暄)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