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迟福林,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等16人被聘为社会监督委员会委员。
据介绍,社会监督委员会成立后将开展三个方面的监督活动:一是每年固定的监督事项,如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二是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质疑的事项,社会监督委员会可以主动代表社会公众调查监督;三是对特定事项进行监督。
白岩松日前接受采访,畅谈了监督委员会成立的意义和相关的细节。
记者:首先想问监督委员会是怎么选出来的?
白岩松:红十字会通过发邮件、电话、短信,包括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本人发短信,征询我的意见。赵白鸽我从来没见过,成为监督委员会的一分子,并不是因为和红十字会的人熟。
那天去开会,我第一句话说的是,破坏很重要,但比破坏还重要的是建设。如果没有建设,只有破坏,(社会就是)一地废墟。这就是我答应做这个事情的理由。
记者:有没有想过将来红十字会如果出问题,自己的信誉也搭进去?
白岩松:这样想的话,这个社会还有人做事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骂的时候我们勇于冲在最前沿,要建设的时候躲得远远的。如果出现了问题,大家就不去做正确的事情了,那会有更大的问题。还有,如果一件事情确保不会出事了,才去做这个事情,那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记者:怎么看现在的红十字会?
白岩松:中国现在有几个大的慈善机构,现在向前走的、迈出了几步的还是红十字会。
这个社会形成了一个规则,不做事的人不被骂,因为他躲得远远的。出现过问题、在努力希望改变的,反而是大家跟着骂。如果跌倒了想努力爬起来,不被鼓励的话,以后谁跌倒了还会爬起来?
记者:委员们能否真正行使权利?
第一次开监督委员会成立大会的时候,会议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讨论要干什么、怎么干。
我当时提了三个建议。第一,委员们要形成监督合力,而不是平均用力。16个委员们各有各的专业,监督的职责应该分解开来,而不是要求7项大的监督职责每个人都背着。
此外,讨论稿中有一项,监督委员会的委员有向红十字会转达公众的意见、建议的职责。我认为缺乏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也有权利收集建议,而不仅是转达。比如说,16个人能不能分成几个小组,在没有红十字会的人参加的情况下,每年召集捐助人、救助人开一次会议,听听各方意见。我觉得明年一定会做这样的事,我可以挑头。
第三个建议,我认为,第一届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一方面要行使好监督职责,另一方面要为监督委员会怎么运行,去完善它的章程,确保方向是正确的,为未来的监督委员会“铺路”
记者:做监督委员会的委员有报酬吗?
白岩松:收入是肯定没有的。从今年开始,将来涉及我的个人捐赠时,会有一定比例通过红十字会的平台捐出去。我不仅不挣钱,而且会捐钱。说这话意味着,我可能会这么做10年。
(《北京青年报》12.11赵媛媛)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