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屠守锷同志,于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投身航空缘于曾遭日军轰炸
顶着无数光环和头衔的屠守锷,最初从事航空航天研究的动力,却是动荡旧中国的一段屈辱历史。少年屠守锷在上海游学时,父亲来沪接他回南浔老家过春节,走到半路,突然天空中出现了几十架日本轰炸机,繁华喧闹的大上海,瞬间房倒屋塌、血肉横飞!面对劫难后的满目疮痍,少年屠守锷立下了自己的终生志愿:一定要亲手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赶走侵略者,为死难的同胞报仇!
抱着航空救国的决心,屠守锷发奋读书。1936年,屠守锷考取清华大学机械系。清华设立航空系后,他毫不犹豫地转到了航空系。1940年毕业后,他又以优异成绩取得公费留美资格,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随后,他应聘成为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的一名工程师,负责飞机强度分析。他知道,这是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要想造出中国自己的飞机,必须有实际的经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屠守锷立即辞去了工作,没有客轮,他便搭乘开往青岛的运兵船,回到了祖国。1957年2月,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
研制导弹只为祖国需要
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仍回荡在后辈的耳边。
1962年3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在首飞试验中坠毁,痛苦与失望笼罩在科技人员的心头。屠守锷临危受命,两年后,这种中近程导弹连续8次飞行试验都取得成功。与此同时,中国第一代导弹技术专家掌握了导弹研制的重要技术和基本规律,为以后各种型号导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助力“神七”“天宫”飞天
屠守锷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主持了全部研制工作。1975年11月,“长征二号”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送入轨道。但随着我国太空探索脚步的加快,运载能力1.8吨的“长征二号”已经力不从心了。
“我们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解决的办法就是‘捆绑’。”屠守锷提出了高速度、少投入地发展大型运载火箭的最佳途径,并首次将“长征二号”丙火箭作为芯级,捆绑了4个液体火箭助推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比“长征二号”丙火箭提高约3倍。这个火箭的型号被定名为“长征二号”E火箭,也就是后来国人耳熟能详的“长二捆”。而助力“神七”“天宫”飞天的“长二F”运载火箭,便是在“长二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北京日报》12.18 李福林等)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