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语广播逐渐消失
在播出47年后,德国唯一的对外广播电台“德国之声”,2013年1月1日停播中文短波节目。“德国之声”中文编辑部主任冯海音称,“‘德国之声’须节约经费。”
“美国之音”2011年也曾传出停播中文短波的消息。新华社当时引述“德国之声”对此的评价:“如果‘美国之音’(中文)最终停播,将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当年国会预算中,涉及“美国之音”的部分最终通过了,“时代还没终结”。
2011年3月,还差55天就满70岁的BBC中文广播“寿终正寝”。
上述消逝的华语电波,用上世纪文革时期流行语来讲,都属“敌台”。“敌台”在文革期间,主要指当时“敌对”国家和地区的华语或者英语广播电台。
“缺钱”只是消逝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在于,“敌台”已经“过时”了。“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为我们开辟了资讯传播的新途径。”“德国之声”的公开信里称。
在美国禁止听“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在中国的名气,比在本土大得多。
美国明令禁止“美国之音”对美国国内广播。一个公开的秘密是,“美国之音”的工作人员全部由政府录用,工资由联邦政府财政开支。
中国听众余影当年通过“美国之音”,收听到了尼克松的总统辞职讲话。“这老头真可怜”,他当时觉得。
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这可怜的老头”,使得“美国之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红中国,得到无干扰收听。“美国之音”在中国的影响达到最高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一度出现半导体收音机脱销情况。
检索人民网“人民数据库”,1949年至2008年间,《人民日报》共有471篇文章提到“美国之音”中文广播,涉及评价多为负面。
“尽管‘美国之音’一向标榜遵从所谓‘自由’……但它所扮演的真实角色和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则是为了向受众施加美国的影响……”这是2007年3月,《人民日报》的文章。
BBC中文的头儿不懂中文
BBC吃的也是“公粮”。在中文短波开播时,十几位工作人员大都是从中国战场上逃亡英国的华人。
想加盟BBC,从二战直到冷战结束,“英国军事情报六处都会调查身份,看你是不是间谍。”在BBC中文部工作30余年的康艺说,战争期间,总有一个神秘人坐在播音室,一旦有人乱说话,神秘人会立即切断信号。
其实谁也不确定,神秘人是不是听得懂播音员在说什么。康艺称,她知道有一任神秘人,就是附近教堂的神职人员,那人只是在中国传过教。
BBC中文广播的头头们听不懂中文的现象,一直持续到BBC中文台关闭。康艺认为,BBC中文短波早该关了。
“敌台”过时,新媒体的胜利
在“美国之音”(中文)一度声称日子过不下去前,一档名为“OMG美语”的在线网络节目已在中国网络不胫而红,这档节目正是由“美国之音”制作的。
“OMG美语”主持人是一位24岁的美国姑娘白洁。这个大眼睛的姑娘会告诉观众强颜欢笑(forcedsmile)、皮笑肉不笑(putonafalsesmile)等地道美语说法。中国网友成立了白洁粉丝团和白洁贴吧等,交流着对白洁的喜爱。
《华盛顿邮报》的评论透露:“OMG美语”一直受“美国之音”高层重视,他们认识到嘻嘻哈哈的另类节目对吸引青年至关重要。许多青年更喜欢上网,而不是通过电视或无线短波,收听收看死板的传统新闻与文化节目。
BBC中文短波消失后的第二个月,BBC中文网实现24小时滚动直播。从内容设置看,和“美国之音”一样,BBC中文也试图突破广播的限制,努力适应新媒体受众的消费习惯。
(新浪博客 2012.12.28 壹读)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