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
在书中,保尔出生于穷苦家庭,当过司炉工,在哥哥阿尔青的影响下参加红军,在战场上受重伤;复员后参加过“契卡”工作,担任地区共青团的领导;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以惊人的毅力在病榻上创作……
不久前,一位俄罗斯专家朋友给我寄来他翻译的一份资料——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写的《重铸的生平》。这篇通讯记述了作者对尼古拉的外甥女——加林娜的一次采访,给读者提供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信息。
根据加林娜的回忆,尼古拉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参加过巴尔干战争,曾被授予两枚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十字勋章。母亲出生于一个捷克林业局主任的家庭,会讲6种语言,而且写过诗……(尼古拉)根本谈不上是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
尼古拉在书中把自己的哥哥德米特里(即书中的阿尔青)加以美化了。哥哥童年时在尼古拉心目中是有很高威望的,但长大后,德米特里是个温柔的人,不希望闹事。看到有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力图躲在一旁。
更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加林娜下面的几段话:
“不久前从档案材料中发现,尼古拉曾受过法庭的审判。在内战年代,他曾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也反对‘肃反’运动”。“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尼古拉)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说:‘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读完这篇访问记,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两个“保尔”:一个是我过去了解到的书中的“保尔”——对布尔什维克党无限忠诚。另一个是今天我了解到的“保尔”——一个有理想、有良知、能辨别是非的真正革命者,敢于抵制党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在晚年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钢铁》一书的出版经历了曲折。尼古拉的初稿“完全写自己的生平”,几次投稿被退回来,最后投到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编辑部发现其中许多素材有用,于是派人与他合作。“人们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传记‘做了修订’,把作者变成了偶像、‘一个革命者的典型’”,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如是说。
(《苏联那些人那些事》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王家声)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