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的确有利用中国的海岸和军事基地的想法,但是,并没有设想、提出过租借权、所有权或“合作社”的问题。这一事件的结果,也不是人们想象和传说的那样。
“长波电台”的起源
1958年1月,苏联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试航成功,实现了远洋航行。外出潜艇与基地的通讯和联络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苏联海军建议,在中国的海南岛建一个长波发射台。恰在此时,中方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根据《肖劲光回忆录(续集)》,随着潜艇部队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功率的长波电台。海军便与苏联有关方面联系,希望获得帮助。
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建议从1958年至1962年在中国华南地区,由中苏共同建设1000千瓦大功率长波发射电台和远程接收中心各一座,投资1.1亿卢布,苏联出7000万,中国出4000万,建成后中苏两国共同使用。
4月24日,毛泽东指示有关部门作如下答复:同意在中国建设该项设施,但费用全部由中国负担,所有权是中国的。
6月4日,彭德怀向苏联在华军事总顾问杜鲁方诺夫陈述了中方的意见,但苏方仍坚持应由双方共同投资建台。双方多次洽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尤金的错误演绎
长波电台问题未了,又出现了“共同舰队”的问题。
根据此前签订的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1958年6月28日,周恩来致信赫鲁晓夫,希望苏联政府对中国海军给予新技术援助。在可能的条件下,提供建造新型战斗舰艇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7月15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会议讨论此信。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要求紧急会见毛泽东。根据中方的记录,尤金提到,赫鲁晓夫希望与中国同志一起商量,建立一支共同的潜艇舰队。毛泽东当即指出,中国只是请苏联提供帮助,没有考虑过“合作社”的问题。尤金解释称,这只是一个提议。
第二天上午11时,毛泽东又将尤金等人召到中南海去谈话。据谈话记录显示,毛泽东重申了不搞“共同舰队”的立场,并宣布撤回请苏联提供海军援助的要求。他的用词比前一天更加激烈,指责苏联帮助中国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
毛泽东的谈话使莫斯科感到震惊和不安。苏共中央主席团立即开会商议,会议由赫鲁晓夫亲自主持。
从简短的会议记录看,苏联领导人在讨论中表示了这样几个意思:一、苏共中央曾为尤金准备了一个备忘录,但尤金“在谈话时没有交给中国朋友”(笔者注:后来赫鲁晓夫曾多次指责尤金没有转达清楚);二、“我们本身在斯大林时期就反对租借”;三、希望听取中国方面的意见,等等。
上述史料说明,苏联最初的建议被尤金演绎为“共同建立海军舰队”,而毛泽东又将之归纳为“共同舰队”。在毛泽东的一再追问下,尤金越讲越乱,导致误解越来越深。
赫鲁晓夫决定访华
7月31日下午5时至9时,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会谈。会谈中,赫鲁晓夫坚决否认苏联曾使用过“共同舰队”的说法,整个事情是“一次误会”。苏联“从没有想要共同指挥中国的舰队”,只是希望其海军舰队可以利用中国的海域对付美国人。
听过赫鲁晓夫的解释后,毛泽东仅发了几句牢骚,便主动结束了关于“合作社”问题的谈话。双方还约定,以后“永远不再提这样的问题”了。
接着,赫鲁晓夫开始谈长波电台问题。他说,如果中国不同意苏联提供贷款,苏联可以取消这个建议。毛泽东坚持中国不需要贷款。
这一事件的结果,也不是人们想象和传说的那样——中国撤回了对苏联援助的请求,从而引发了中苏关系的破裂。实际上,赫鲁晓夫访华会谈中所有涉及的问题,都按照中国的意愿得到了解决,双方都感到很满意。
1960年2月,中国自己建设的长波电台开工。电台建成以后,苏联也曾一度使用过。关于向中国提供海军新技术援助的问题,除了认为尚不成熟的核潜艇技术,苏联几乎向中国敞开了所有海军新技术的大门。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2期 沈志华)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