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十分安静。在落日余晖中,我眺望远方,附近十五公里,没有任何建筑。跳过平原和树林,我的目光注视着长长的峡谷,一直延伸到奥布山谷和对面的山坡……”
这是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描写的住所周围的风景。这个位于巴黎东南方260公里、名叫科隆贝双教堂的小村庄看来非常普通。
戴高乐夫妇在科隆贝双教堂村购房的初衷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安娜,这个孩子天生有智力缺陷,戴高乐希望自己能够一直陪在安娜的身边,让她远离尘世的烦扰。不幸的是,安娜在20岁时就早逝了,戴高乐在她的墓前握着妻子的手说:“唉,她现在和别人一样了……”这里此后也成为戴高乐下野后撰写著名的《战争回忆录》和《希望回忆录》的居所。
戴高乐纪念馆离戴高乐将军的故居不远,位于科隆贝双教堂的山坡顶上。走进第三展厅“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仿佛回到那个历史时刻,当巴黎沦陷后,戴高乐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对法国发表广播演说:“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这个展厅还陈列着当时的收音机,戴高乐将“电波战”变成了联系法国本土和欧洲各国反抗人民的通道,直至最后的胜利。
从第四展厅到第六展厅,是战后戴高乐执政的经历,直至他逝世。
1946年1月,戴高乐突然辞职下野,回到科隆贝双教堂村撰写他的《战争回忆录》。在长达12年的沉寂后,1958年戴高乐当选总统,开创第五共和国,连续当了两届总统后,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在法国人一致反对下,戴高乐宣布下野。
在这个展厅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79岁的戴高乐下野以后,拒绝享受离任总统的薪俸和住房,他静静地回到了科隆贝双教堂村。1970年11月9日,他在撰写《希望回忆录》时因心脏病猝然辞世。
戴高乐的遗嘱也摆在展厅里,里面写道:“我希望在科隆贝双教堂村举行我的葬礼。如果我死于别处,我的遗体务必运回家乡,不必举行任何公祭。我的坟墓必须是我女儿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后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里,墓碑上只写:夏尔·戴高乐……”
离开戴高乐纪念馆,不远处就是戴高乐的墓地。墓碑是灰色长条石,很普通,墓碑上左侧是他夫人的名字和生卒年份,右侧是他的名字“夏尔·戴高乐(1890~1970年)”,紧靠着的,是他们的女儿安娜的墓碑。
戴高乐在遗嘱中,拒绝总统、政府官员和一切公共团体代表参加自己的葬礼,但是他允许军人参加。他始终把自己视为一个普通的军人,而不是一个万人之上的总统。
(《环球》2013年第1期 唐霁)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