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来的警号
早上7时30分,河北省泊头市某交警中队副中队长米文奎就已经在104国道的一处执勤点就位了。李力来得稍晚一些,他将和米文奎一起开始为期24小时的执勤。
和所在交警中队的其他同事不同,米文奎出来执勤时总要配一个人——这并不是因为他副中队长的职务,而是因为他的身份。
事实上,迄今从警已逾15年的米文奎并没有警察身份——他身上的警服是自己买的,警号是向同事借的,而警官证,则根本没有。
米文奎并不是特例。在泊头,像米文奎这样没有警察身份的警察还有40多名,他们分布在派出所、交通队、刑警队等不同部门。据其中一位警察王玮透露,沧州地区其他县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从警24年的民警王玮说,“像我们这种情况,应该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大约是1999年以前,那时候还没换装,进入警队也都不太在意身份问题,因为无论是不是正式的都有警服,工资待遇也都一样。”换装以后,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新设了警衔,没有身份的民警要比正式民警少一二百元钱的警衔费,而且没有警官证也不能像原来那样佩枪,警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统一发放,而是要自己买。
尴尬的执法
没有警察身份,对于泊头某刑警中队中队长赵冰来说比较无奈。出去没有警官证,和别人沟通起来很尴尬。到了外地,没有人认沧州公安局发的工作证,“我们的证件正在制作当中”成为最常用的借口。
更无奈的是赵冰并不能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好多工作,包括好多命案,都是我带人侦查、抓捕、审讯的,但是最终不能签我的名字,因为没有身份。”
王玮也说,现在写笔录签的都是同事的名字。这意味着自己辛辛苦苦干的活最终被算在同事头上,最后领导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就没自己的份儿了。
入警的期盼
交河公安分局局长魏学兵说,2007年12月,上级公安机关为解决在公安系统工作多年但未入警的遗留问题,专门举行了河北省在公务员岗位未予登记人员考试。“考试考核合格人员按空编数录用,没有空编的暂不录用。”
魏学兵说,当时他们全部在沧州参加了考试,并且全部通过。但5年过去了,他们当中没有人被录用为公务员,也没有人能够入警。
已办理了内退手续的闫子献临近正式退休,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认可。“我干了一辈子,连个正式警察身份都没有,没名没分,老百姓怎么看我们?”魏学兵认为,如果身份不解决就退休,那就成了一生的问题。
(《法治周末》1.17 潘琦)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