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连续多日笼罩中国,监测的PM2.5数据屡屡爆表。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机制——区域联防联控规划,迄今尚在方案细化阶段。
“自从2012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通过《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后,环保部就一直就组织各地执行这个规划做工作。”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柴发合表示。比如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就联合了周边地区进行空气污染协商治理。这些区域联动措施对保障北京空气质量贡献极大。但奥运之后,北京空气质量堪忧。
“这些区域联动措施都是有益的尝试。但都是一些非常态下的行政命令性质的强制措施,已不可能继续沿用。我认为,应该将此作为一种制度建立起来。”柴发合认为。
建立统一监测、统一发布信息等平台是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但这方面亦存在难题。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2000年颁布的,大多强调的是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在区域角度法律上没有严格的规定。”按照目前的环境管理体制,出于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当地政府习惯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或者工业项目设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界处,以周边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这加剧了大气污染向不同行政区域扩散的趋势。柴发合认为,首先应该从法律上确定国家、区域、地方政府对环境污染的职责。
此外,现在设有的检测站还都是各个城市自己设的,而要发布区域间的信息则必须检测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输送,这样才能实现区域协调。
(《中国经营报》1.21 李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