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要求其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整改。
事实上,张家界并不是第一次被黄牌警告。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警告: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却旅游设施泛滥,“城市化”破坏了“自然界”。在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陈南江看来,中国的景区一直难以走出重“拿牌”轻“保护”的怪圈。
现在,景区身上“背”着的“牌子”越来越多。一座名山往往有五、六块牌子。而发牌机构也越来越多。“住房与建设部门最早做‘风景名胜区’,相对较强势,其他部门也不示弱。比如林业部门推出‘森林公园’,环保部和林业部评选‘自然保护区’,水利部也有个‘水利风景区’”,陈南江说,各个部门都在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陈南江指出,“有些时候是抢着盲目地拿”,也不看看这顶“帽子”带来的约束。
比如,省级风景名胜区要在省住建部门审批。如果是国家级的,就要去北京办。“就国家风景名胜区来说,项目分散给不同企业做。企业进场后,发现很多建设之前的规划里没有,需要层层申报,钱一花就是十几、二十万元。”
这几年甚至出现了有景区因难以忍受约束,想主动摘“牌”。“河北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投资商进去后,苦不堪言,什么事都要和环保部门打交道,而且是一级级往上报,不能越级。”
然而,拿牌不易,摘牌也难。“自然保护区更麻烦,分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根据规定,只能在实验区搞建设,核心区和缓冲区不让游客进入。”陈南江说:“不少之前做规划的人不懂旅游,把最有观赏价值的划到核心区,回头想发展旅游时,就没法做了。比如四川的九寨沟,最应该保护的是水。比如钙化,一些矿物元素在里面形成比较漂亮的景观,一旦破坏所有的景观都没了。山是很普通的,但为了发展旅游,就把核心区划在山上,实验区反而是水上,可以打栈道。而至今,关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规划的调整无人问津。”
(《广州日报》1.18 杜安娜)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