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战结束前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就战后如何瓜分势力范围大致达成了妥协。然而,中国的东北成了一个“灰色地带”,苏联在这里拿到了大量权益,但美国并没有明确宣布这里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其主权也仍属于蒋介石政府。于是,东北成为各方争夺的目标。
苏军耍了杜聿明
根据1945年8月14日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应在日本投降的3个月后从东北撤军。于是,蒋介石开始了接管东北的准备工作。
他派杜聿明率领部队准备从大连登陆。不料,苏联人以“大连为自由港”为由,拒绝国民党军队在此登陆。杜聿明随即赶到长春,与驻东北苏军最高指挥官马林诺夫斯基交涉。马林诺夫斯基表示,国民党军队可以从营口、葫芦岛登陆。国民党第13军在美国舰艇的搭载下,来到营口。
不料,第13军的登陆动作遭到强力阻击。杜聿明在美国军舰上用望远镜向岸上观察,赫然发现陆地上有八路军在修筑工事。由于美国军舰不愿意卷入冲突,此次登陆行动只能作罢。
默许中共在东北发展
原来,中共高层早就判断苏联对日作战是迟早的事情。此外,毛泽东判断,对日作战结束后,美苏矛盾会逐渐尖锐,苏联对中共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支持。这使中共控制苏军占领下的东北成为可能。
早在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就提出今后要在东北发展根据地。1945年8月11日,日本还未宣布投降,朱德就下令最接近东北的冀热辽军区立刻进军东北。而苏联红军高层对此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蒋介石煽动反苏浪潮
蒋介石起先并未意识到东北的重要性,但杜聿明的登陆失败使他很快意识到,如果把东北扔给共产党,将使后者获得一个牢固的战略基地,后患无穷。于是,他决定不惜代价与中共争夺东北。
为此,国民党军先后攻陷了山海关和锦州,蒋介石又照会了苏联大使馆,并致电杜鲁门,介绍东北局势等情况。这等于是在将东北问题国际化,给苏联施加压力。
苏联暂时屈服,强迫中共部队从长春等地撤出。之而,苏联与蒋介石的矛盾逐渐激化:苏联提出,中苏应当签署新的经济合作协议,其内容是中国若要在东北进行经济开发,必须与苏联合作,不允许第三方介入。对此,美国坚持其“利益均沾”原则不容撼动,以美国为幕后大老板的蒋介石自然无法答应。为此,苏联一再拖延撤军时间。
1946年1月16日,国民党东北行营工矿处副处长张莘夫在前往抚顺接收矿业时被害。蒋介石乘机在国内煽动反苏浪潮,蒋认定他是死于苏联人之手。
蒋介石借机拒绝苏军经济合作要求,并威胁将东北问题闹上联合国。至此,苏联只能撤军了。1946年3月,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从抚顺、吉林等地撤军,却不通知国民党方面,使后者无法派人接管,而苏联通知中共方面可“自由行事”。中共部队迅速占领了佳木斯、牡丹江等沈阳以北重镇。
至此,苏军结束了对东北长达8个月的占领。就在苏军撤走后不到一个月,东北解放战争就拉开了帷幕。
(《上海译报》1.16 车仁宇)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