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9岁的郑哲敏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他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带领团队先后解决了穿甲和破甲相似律等一系列问题。
196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中科院力学所的篮球场上发生了一次小小的爆炸。当响声、硝烟和尘土消散之后,一片薄薄的铁板炸成的一个小碗出现在围观人群面前。钱学森激动地拿着这个小碗绕场一周,给众人传看,“不要小瞧了它”。
这个“小碗”究竟有何特殊?大概没人能想到这个规整的“小碗”是用一个单发雷管炸出来的。我国第一次在精确计算炸药爆炸时能量释放的方向和力度的情况下,成功地将一块金属平板炸成事先预期的形状,这就是郑哲敏全力研究的爆炸成形技术。
不久,钱学森寄予厚望的新专业——爆炸力学诞生了,郑哲敏负责这个专业的具体事宜。在开拓发展爆炸力学学科的同时,郑哲敏长期担任中国力学相关组织与学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学学科及相关科学规划。
如今,郑哲敏依旧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对当代年轻科技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状态也一直很关注。熟悉郑哲敏的人都知道,他“只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的工作”。“郑先生从来都是以国家重大的、急迫的需求为选题方向,以深入的科学规律认识和系统的实践检验为标准,做‘爬坡的工作’、‘出汗的工作’。”中科院力学所所长樊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