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买票帝”裴济洋4年义务售票20余万张。从售票到教人购票方法,这位年轻学子,既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初见裴济洋,是在一个阴冷的天气里的北京大学某个食堂。采访的几家媒体记者冻得直哆嗦,但“买票帝”却是说得热火朝天:王阳明、陆九渊等哲学家,在他口中轮番登场。
末了,他还不忘扬眉一笑:“发现没?我今天完全没说康德,没说黑格尔。”
除了卖票这个事情之外,裴济洋坦言,自己其实更希望大家也能关注中国古典哲学。这看似与卖票无关,却从思想最深处驱动着他走到书斋之外,发现一个鲜活世界里可爱的人们。
“艺术”地卖票
2009年9月的一天,20岁的哲学系学生裴济洋穿过北京大学28号楼走廊,径直来到燕园火车票代售点的窗口前。他张口第一句话,就让这里的工作人员莫名其妙——
“请问,我可以进来看看吗?”
“你进来干吗呢?”应答者是在代售点工作了近20年的王老师。售票工作繁琐而枯燥。应该说,这是份不讨喜的苦差事。
可裴济洋像是被磁石吸引,笑眯眯地解释道:自己对售票很感兴趣,希望能到这里售票,而且分文不取。
就在裴济洋成为燕园“义务售票员”的两个月前,他也凭着同样的诚意,顺利进入一家校外火车票代售点。
起初,代售点的工作人员很疑惑:中国顶尖大学的学子,怎么会对卖火车票这种琐事感兴趣?渐渐地,她们发现,裴济洋并非一时兴起。原本索然无味的售票工作,在他手中,竟然变得像是门“艺术”。
这种“艺术”,实际上是一套购票策略。裴济洋的想法是,在铁路运力短期无法得到大量提升的情况下,换种思路,充分发挥异地票的优势,从北京等大城市“突围”。
裴氏购票攻略
进入燕园代售点后没多久,裴济洋便迎来了他“售票员生涯”中的第一个黄金周。这是仅次于春运的出行高峰。
“那时是晚上7时放票。我从中午一直卖(票)到晚上10时半。”裴济洋回忆。很多人排了许久队,却无功而返。
“与其这样,为什么我不想办法帮人买到票。”一个念头在裴济洋心中升起。
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裴济洋在自己对车次、运行图了然于胸的基础上,结合售票时的心得体会,将“裴氏买票法”整理成文,在同学中传阅。有人将其发布到了互联网上。
在“购票攻略”中,他总结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购票技巧。比如:
“接票”,即同一车次,分段购票;“打短儿”,则是买长途车的短途票,上车之后再补票等等。
虽然燕园售票处在北大校园里,却是面向社会的。在这里买票的不只有学生,还包括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这里的售票人员原本就挺热心肠,加上裴济洋的新思路,燕园售票处的名声更响亮了。“哎哟,你说上别处都买不着票,怎么到这儿就能买着了呢?”王老师就听到过排队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但有时候,裴济洋的买票方法,也很难得到一些人的认同。相比思维活跃、擅长“突围”的年轻人,有的农民工并不能马上明白,“接票”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把一张票拆分成几张购买,出票后,有人也表示不解:“以前我买这张票才100多元,现在怎么200多元了?”
对裴济洋来说,利用课余时间售票,其实也是挺折腾的。春运期间,他每天都要花10个多小时在燕园窗口售票。“每天做高强度的义务售票工作,对反应速度和耐心都是考验。”
“买票帝”如此炼成
裴济洋家在北京,从小到大,从未登上过拥挤不堪的春运列车。但作为一名火车旅行爱好者,他的足迹几乎已遍布中国。他也是图书馆中,鲜有翻阅中国铁道年鉴的学生。
在他费尽心思,为他人寻找到合适的回家路线的同时,火车上的人们也早已给他的内心和思想带来了变化。
早在频繁地进行火车旅行时,裴济洋就认为自己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比以往他所熟悉的世界,要丰富很多,鲜活地流动着,“不加掩饰”。
他为此写过一本书,记录着他旅途中,在火车上看到的人和事。
有人在火车上困得东倒西歪,开口向他借走硕大的背包“当枕头使”;
平日里可能讲究的女孩此刻完全顾不上形象,靠在座椅上沉沉睡去,腿却搭在对面男友的肩膀上;
还有的旅客,是城市打工者中的最底层,中转时,他们舍不得住20元钱一晚的旅社,宁愿垫着编织袋,盖着破大衣,露天也睡得很香;
还有和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穿着色彩鲜艳的kappa(服装),脚踏松糕鞋,染着一头黄发”。
……
自从义务售票以后,醉心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裴济洋,也变得比以往开朗活泼。
“他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同学们都有这种感觉。”裴济洋的同学易子伊说,过去,同学们眼中的裴济洋,多与“学术”有关,身上还有种“上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他曾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后来修经济学双学位,却在大三的时候,放弃二者,转系至相对冷门的哲学系。
可此时,他却以“买票帝”的新形象,赢得了更多同学的亲切感。
2011年春运前,甚至有在秦皇岛读书的学生,因为想买去云南的票买不到,专程坐火车到北京来求助裴济洋。
裴济洋给他设计的路线是:秦皇岛到北京,北京到郑州,郑州到株洲,株洲再到昆明。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一个北大师妹曾急急忙忙来找裴济洋,她想当天上午从北京去成都,结果没有直达的火车票了。如果买飞机票,两千多元的价格,又大大超过了她的预算。这令她急得快哭了。
在别人的推荐下,师妹找到了裴济洋。而裴济洋根据自己售票的经验,“像中医开药方一样”,递给她一张纸条:“北京到天津的城际列车票、天津站票到河北任丘,任丘站票到山东梁山,梁山卧铺到重庆北,再从重庆北动车到成都,一共6张票,共计500多元钱。”
结果,师妹按“方子”买票,最终顺利回到成都家中。
裴济洋也曾帮老外们设计过买票方案。那是在一个黄金周的尾声,12个美国人想预订从西安回北京的票。
在网上查询后,他们发现只有站票,于是询问裴济洋的意见。
在车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裴济洋用英文向他们解释,“4人买T56咸阳至北京西,西安上车;第二拨6个人买T56西安至渭南站票,接着渭南至北京西硬座;最后剩下的两个人买T56宝鸡至北京西,西安上车。这样一行人全都能回来,而且都有座”。
买了一沓车票后,这一行人满意地离开了。
4年义务售票,裴济洋总计售出火车票20余万张,“高峰期的时候,一天就能售出1500张左右的火车票”。
我解决不了“一票难求”
王老师回忆,不少人曾到燕园售票处,点名要找裴济洋帮忙买票。至于裴周围的同学朋友,更是求助者甚多。“手机都快被打爆了。”裴济洋笑着说。
但随着买票攻略在年轻人中的流传,裴济洋接到的电话也逐渐少了。有同学称:“只要认真研读裴济洋给的攻略,仔细加以研究,就一定能买到票。”
裴济洋还把攻略翻译成英、法、德语等多个版本,帮助外国留学生购买火车票。
2012年,是网络购票的第一年,火车票实名制的春运全面开始。有了网络、电话两个渠道后,燕园代售点也不复往日的火爆。
“学生们在电脑前,进入售票网站,自己照着裴济洋提供的攻略,就可以接票。”王老师如是说。
然而,目前来看,裴济洋的攻略帮到的,大部分都是学生或年轻的白领。他们学习能力强,又熟悉电脑操作,很快就把裴济洋的一套思路活学活用。而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买到回家火车票依然是个难题。因为他们毫无技术优势。
“我可以通过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避开锋芒,错峰出行。”裴济洋坦言:“但我解决不了一票难求,因为铁路的运力有限”。
(《法治周末》1.24 尹丽)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