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博三的于彤(化名)是上海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她最大的担忧在于“是否可以按时毕业”。她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能够如期毕业的博士生“凤毛麟角”,“在学院,跟我同届的博士生有20多人,目前听说导师允许6月份答辩的不超过5人。”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刘臣(化名)则表示,他们那里每年大概有一半的博士不能如期毕业。
“延期毕业”的现象,也在向硕士研究生蔓延。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叶钢(化名)去年3月被某公司录用,谁料5月接到导师的通知,要求他延期毕业,理由是“所从事的研究不够完善,不全面,没有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叶钢说,除了他,同一课题组的其他三名硕士研究生也被要求延期毕业,原本找好的工作全都打了水漂。
此外,被延期毕业的研究生不再享受国家补助,有的连学生宿舍也要重新申请。学生对导师的怨言随之而来,“科研成果著作权、实验室经费的分配……”诸多细节成了激发师生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上海交通大学沈文忠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采取的是弹性学制,“延期毕业”说法的合理性还有待商讨,在允许的年限内拿到学位都是正常的。随着国内对于研究生教学标准的提高,导师对于研究生的能力要求也更加严格。“针对不同学位需求,导师会提出不同要求。”
(《文汇报》1.28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