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开始,全国各地的迎新演出有如“井喷”之势。过去讲演出,人们发现叫好却不叫座的很多,近年来,叫好、叫座,却没有理想票房的好像更多一些。
所谓叫好,就是舆论好评如潮、获奖不断;所谓叫座,就是上座率很高,可是所有这些却又无法体现在票房里。眼见剧场座无虚席,眼看大奖在手,却卖不出去多少票。
没有培养成花钱买票的意识即是原由之一。买票看戏,这样一个天经地义的观念,至今在许多人那里依然是个缺项。有些人一看到有演出就四下打电话询问能否搞到票,从来不想如何去买票,更不明白如何利用套票、年票等方式购买便宜票,而这些,其实已是目前票务市场的通行方法。
缺乏买票意识的同时,就是要票已成习惯,而破除这种习惯很难,人情不允许、利益在作梗,面子更是阻力。在某些人看来,一个花钱买票看戏的人只能说明这个人没关系、没办法。
一些人从来不想买票,也在于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普通观众,来了已经是给你面子了,怎么还让我花钱买票?当然,问题的症结也出在演出方,什么演出都是请人来看,既然请人,也就无所谓买票卖票了。
为新闻单位提供彩排票、主管部门花钱买票看节目,这是近些年来减少赠票的一种做法。可惜,这还远远不够,要票的人依然很多,并且越好的作品要票的越多,令演出者叫苦不迭。而且赠票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伤害了买票的人,“凭什么那些不买票的人也和我们享受同等甚至更好的待遇呢?”
(《人民日报》1.25 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