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史海钩沉
古代妇女的新年活动
 https://www.gmw.cn 2013-02-21 15:18:45 来源:文摘报

    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可谓是最隆重、最祥和、最热闹和延续时间最长的节日。古代,春节的一些风俗限于妇女间进行,代表和反映了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兜喜神

    以前,每年出一份年历,年历上印有“鞭打春牛”的图案,俗称“春牛图”,在年历的右上方必印着一八卦图,上面标着新年的喜神方位,称之“喜神方”,其在风俗中的作用不小。正月初一清晨,妇女们就会结伴迎着新一年的喜神方走,叫“迎喜神”,人们深信正月初的“迎喜神”能给自己迎来吉祥,沾上喜气。

    古代许多城市有城墙,城墙大多是方形的,于是城里的道路东西南北排列齐整。而上海的城墙是圆的,且上海是水乡城邑,城里的街道曲折多弯,出门后就转向了,于是“迎喜神”在上海叫作“兜喜神”,是否始终迎着喜神方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妇女必须参加这样的风俗活动。

    “喜”的概念很宽泛,可以指吉祥、幸福、开心、喜事等,不过,民间又把女人怀孕称之“有喜”,一种经孵化但尚未成雏出壳的鸡鸭蛋也叫“喜蛋”,在“母以子贵”的封建年代,怀孕育子可是女子的头等大事,所以对许多女子来讲,“喜神”往往就是“送子罗汉”“送子观音”,“走喜神”“兜喜神”其目的或意义就是祈子——未婚的女子希望早点找到一位好郎君,尽快生个小宝宝,而已婚的少妇则祈祷来年再添个宝贝。

    旧时,上海妇女正月初一清晨兜喜神风俗颇盛,平时妇女很少出门,正月初一有那么多打扮一新的女子结伴出行,成了一道风景线,吸引更多男子争相观看。兜喜神靠步行,对小脚女人来讲难免艰辛,后来上海有了马车、汽车,兜喜神也演变为坐车“兜风”。  

    二、爆米花

    历史上上海城隍庙有“猛将祠”,虹口区的吴淞路402弄(已拆)有“猛将堂”。猛将即刘猛将,是中国的农业神,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我读过一册光绪甲申《刘猛将宝卷》,说刘猛将是宋朝上海人,世居镇上陈士安桥,从小丧母,父亲另娶,受尽后母欺凌,但他仍坚持孝道。后他经仙人指点,得天书一部、宝剑一柄,甲胄一副,旋应征入伍,随军西征,屡建奇功,羽化后被玉皇大帝封为“驱蝗之神”,保一国之平安,受百姓之敬重。

    刘猛将的诞辰是正月十三,这一天猛将堂有重大法事,家家户户祭祀刘猛将。百姓们认为蝗虫的天敌就是鸡,而鸡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五谷,于是人们以五谷祭祀这位“驱蝗之神”。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的日子,称“上元”“元宵”,上元的活动共五天,从十三“上灯”开始,十八“落灯”结束,上元节将到来,人们就开始准备糯米粉,就要做汤团了,十三那天要把谷物放到锅中炒,爆裂的谷物发出响声,人们用它祭猛将,也用它祈祷丰年,这东西江南一带叫作“爆孛娄”,而北方人叫作“爆米花”。

    三、迎紫姑

    据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讲:“紫姑,姓何名媚,字丽娘。莱阳人。寿阳李景之妾。”大老婆欺侮她,就叫她干打扫厕所、猪圈之类的活儿。一年正月十五,当大家正在闹元宵时,紫姑冤屈而死在厕所里。每年正月十五妇女们就要祭祀紫姑,祈祷紫姑赐予女人们幸福。

    一千多年来,祭紫姑一直被叫作“迎紫姑”,形式大同小异,就是取一只竹编的家用簸箕,将其覆过来后盖上一红布,在簸箕下垂一线,线下吊一针;再备一只稍大的方木盘,均匀平铺一层干面粉。参加迎紫姑的妇女恭敬地将簸箕请到供桌上或门后柱间,由两妇女各用一食指轻托起簸箕,由于簸箕只有两个支点,必须不停移动手指才能使簸箕搁在手指上而不致于掉下来,颤动的簸箕带动下垂的线和针,在木盘的面粉上画出不规则的图案,人们认为这图案就是紫姑给人们的兆象或启示。

    紫姑在上海地区多叫作“扛三姑娘”或“三姑娘”。在活动之前,祈祷者必须先礼拜“三姑娘”,然后逐次呼喊“三姑娘,来了弗。”实际上同类的风俗各国均有之,只是人们祈祷幸福的一种方法而已。如今,这种活动在上海南汇海边,以及江浙的农村中依然流行。  

    四、走三桥

    明谢肇淛《五杂俎》中记:“齐鲁人多以正月十六夜游寺观,谓之‘走百病’。”清徐釚《词苑丛谈》:“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夜出游,摸正阳门钉以祓除不祥,名“走百病”。”正月十五子夜一过就是十六,正月十五深更半夜,古人深信,妇女们可通过这样的方式祛除疾病。

    江南多河流,城镇多古桥,所以江南的“走百病”活动不是“夜游寺观”或“摸正阳门钉”,而是从多座桥上走过,称之“走三桥”。

    上海“走三桥”风俗颇盛行。上海城墙周9里,城里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但城里就有肇嘉浜、方浜、侯家浜、薛家浜等许多河流,有大小桥梁数十座,大概在200米内会有一座桥,所以多走几座桥不成问题。不过,人们大多选择东门外方浜上的学士桥、长生桥和如意桥,这“三桥”就象征升官、长寿、幸福,犹如中国人顶欢喜的“福禄寿”三星高照。

    如今,上海人在小孩满月时抱小孩过三座桥,或坐汽车越过黄浦江上的三座大桥,这是不是古时“走百病”或“走三桥”之遗风呢,我想也许是吧。

    (《新民晚报》2.10 薛理勇)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