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涂又光的“泡菜说”
 https://www.gmw.cn 2013-02-23 15:20:17 来源:文摘报

    涂又光(1927~2012)出生于河南光山的一个塾师之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他在先秦儒学、楚国哲学史以及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上都有不凡建树。

    涂先生的课已成为传奇,被学子们届届相传。他夏季不用空调,而是手执蒲扇;上课不用多媒体,而是沿用黑板、粉笔。涂先生上课从不带任何的书籍和教案,拒绝照本宣科。更让学生惊叹的是,研究古代学问的涂先生,在讲课时竟常常用中文与英文相互释义,板书更以英文为主。其实,老先生的心境是苍凉的,他也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但从不招生,理由是明摆着的:没有人可以与先生的思想对接。

    老先生的心思,单凭写作《楚国哲学史》,翻译《中国哲学简史》,整理《三松堂全集》,就已经深深镌刻在中国哲学史上,可涂先生偏偏又没有任教于哲学系科;返聘于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写出《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文明本土化与大学》这样经典著述的涂先生,偏偏属于典型的非主流。

    先生的《中国高等教育史论》高屋建瓴,将中国的高等教育史梳理成私学、太学、书院和大学四种形态。最可贵的,先生通古今之变,立一家之言,将中国高等教育史分为三大阶段,先秦至清末为“人文阶段”;清末迄今为“科学阶段”,将来为“人文·科学阶段”,真是别开生面,独辟蹊径。

    先生秉持自己的大学理念,那就是著名的“泡菜说”。我们知道,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先生就近譬喻,学友的成色,取决于学校的熏陶。散步、吃饭、读书、上课,处处皆是先生的“课堂”,随时都在调制“泡菜汤”,散发出君子的光辉。

    涂老先生念兹在兹的是文明的自觉,亲手调制“泡菜汤”,为的是增强文明的原生动力,不要让大学成为“在中国的大学”,而要成为真正的“中国的大学”。大学一解,人文科学相激荡;君子之道,生活哲学共沉潜。

    (《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1期 谢志浩)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