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
中国社科院在河南、福建、陕西、内蒙古、重庆五省市的2000份调查问卷显示,在领取了养老金的人群中,近40%的人都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其中参加新农保的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的感受最强烈,占78.9%;其次是居民占5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只有3.8%的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但却有53.8%的人认为完全能满足需要。
调查发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差别较大。福建厦门的被访者在2011年8月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中,75.4%的老人养老金在2000元以内,甚至低至200元,仅有1位老人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3位老人养老金都低于2000元;而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无一人低于2000元。
目前我国的养老制度,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多种养老模式。这种不统一的养老制度安排,滋生出最大的怪相就是,一些人没有付出,却得到更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勿需缴纳各种保险费用,退休后的养老由国家财政支付,其养老金平均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达1倍以上。
中国社科院劳动与社保中心主任王延中认为,部分社保项目之间如果待遇差距过大,实际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失去了社保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鉴于目前我国五险社保费率高达40%以上的制度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要重点考虑中低收入人口和贫困人口的社保需求,并建议适度调整社保缴费率,或探索灵活费率制。
(《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2.24 樊大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