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栏杆的云龙纹石雕望柱头失踪。颐和园方面称,失踪的望柱头可能是上世纪50年代涵虚堂修复时制作的,判断不属于文物。目前失踪的望柱头尚未查找到下落,正在赶制新望柱头,准备黏合上(2月28日《新京报》)。
据报道,涵虚堂原名望蟾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巍峨3层,隐现在湖光水色中,有琼楼玉宇的意境。涵虚堂南面阶下有一月台,四周围有汉白玉雕栏。那些支撑在石栏杆之间的石柱就叫望柱。望柱头部的雕刻统称为“望柱石雕”。一个望柱头突然失踪了,不仅破坏了文物的整体美观,更令人震惊的是颐和园管理方却给人一种无关紧要的感觉。
一是,一个多月前就发现失窃了一个望柱头,但安之若素,仿佛媒体不报道就不回应;二是,极力辩称失窃的望柱头并非文物,“可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涵虚堂修复时制作的,目前判断不属于文物”,望柱头究竟是上个世纪50年代修复制作的还是清朝时制作的,应该有个确凿的说法,而不能用所谓的“可能”打马虎眼,即便该望柱头并非文物,也不能放任不管,大事化小;三是,颐和园管理方称,对于损坏的柱头,已经找到雕工好的石材厂,按照原样复制,再进行做旧处理,与周围风貌保持一致,随后与柱基黏合。
最让人担忧之处是,针对网友提出用监控摄像头找到偷柱头的人,颐和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却以涉及安防措施为由拒绝回答。一个望柱头重达十几公斤,且个头不小,窃贼想轻易搬出颐和园并不容易,不查看监控摄像头怎么发现窃贼的形象和踪迹?监控摄像头不就是保护文物的吗?查看摄像头名正言顺,否则设置摄像头有何用,不就成了摆设?
莫名其妙失踪的望柱头已经引起舆论哗然、网友猜测,颐和园管理方有责任自证清白,更有义务开诚布公,回应人们质疑,还应该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法制日报》3.2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