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大幕拉开,细心的公众会发现,过往那些轰动一时的社会热点事件,很多都进入了代表委员的视野,甚至被写入提案议案,进而成为搅动两会舆论的热点。
比如,“房姐”龚爱爱事件,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快唯一性公民信息全国联网体系建设;又如,对温州虐童事件,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制定和完善虐待儿童罪”;此外,诸如土壤污染数据公开、失独家庭等问题,均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切。
代表委员能够回应社会热点事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舆论热点进入两会议题,可以引起各个层面的关注和重视,推动事件的后续发展,推动制度层面的解决。另一方面,代表委员主动回应社会热点,也体现了一种认真履职的姿态。有了这样的姿态,才有可能真正为人民代言,纾解民众焦虑。
毕竟,一个事件能够成为社会热点,必然有着复杂、深刻的社会背景。在两会这样重要的参政议政场合,代表委员不应该无视这些热点。
(《新京报》3.4)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