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颐和园铜牛曾经“断过”尾巴
 https://www.gmw.cn 2013-03-23 15:39:45 来源:文摘报

    不久前,常去颐和园的人们发现,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前栏杆上的一个云龙纹柱头不见了。不过,您可能不知道,清末颐和园铜牛的尾巴都曾被人锯掉过。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漪园(即颐和园)建造过程中,一尊铜牛被安置于昆明湖东岸,取“永镇悠水”之意,牛身上还铸有乾隆皇帝手书的《金牛铭》。因为是铜铸,铜牛躲过了英法联军放的那场大火,可没想到却被周围的“园户”盯上了。

    张八原属内务府正白旗,曾入圆明园充当园户。同治元年(1862年),他锯断了铜牛的尾巴,卖了废铜。案发后,张八被拿获,责杖一百,流放两千里,并在脸上刺“盗官物”三字,同时销除了旗籍。

    从此,镇水的铜牛便没了半截尾巴。从1875年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没了半截尾巴的铜牛。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间(1884年至1895年),慈禧太后重修了清漪园。此后,颐和园重新成为皇家禁地,外国摄影师不能随便出入了,因此这期间铜牛的照片不曾得见。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颐和园又成为外国摄影师可以自由出入之地。从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1901年拍摄的照片看,铜牛的断尾已经被接上了。据此推断,铜牛尾巴是在颐和园重建期间接上的。

    如今铜牛依然静卧昆明湖畔,重新制作的牛尾与当初被截断之处衔接得十分工整,几乎察觉不到有接痕。这也成为一个小小的悬案,原来的牛尾到底什么样子呢?正如维纳斯的断臂,注视之时,总给人留下一些遐想。

    (《北京日报》3.19 徐家宁)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