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天然气4月要大幅涨价”传闻影响,全国多地出现市民排队集中争购天然气的现象。其中有人最多一次购买了3000立方,够用10年左右;还有老年人甚至带着速效救心丸排队。
面对抢购,各地天然气管理部门都表示,没有接到涨价通知。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同志”也称此消息完全不实,个别媒体散布不实信息极不负责。
但这样的表态,似乎并不能让民众完全放心。过去也曾发生过水、电、煤等会涨价的一些传闻,导致民众抢购,而后有关部门辟谣,价格也的确没有很快上涨,但时隔或长或短的时间,价格总会发生一些变动,印证此前的传闻。类似的情形,会不会再次上演?
当前,由于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老百姓对水电气等价格极其敏感,从各地连锁反应的排队来看,特别是底层民众对民生价格存在不安全感。有关部门要及时回应民生关切,而不是简单斥责“个别媒体不负责任”。
长期来看,考虑到环保和能源节约等原则,价格改革确有必要。但改革的目的应当是节约使用而不是涨价。要保证达成这样的改革效果,提前发布消息、做好调研、征集民意很重要。
对于消息发布不及时引发的民众不满,李克强总理给出了“药方”:“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天然气价格关涉民众切身利益,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在这个问题上,权威部门更要及时“说真话、交实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民众疑虑,稳定民心。
(《新京报》3.28 陈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