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场音乐选秀节目看下来,耳朵里只留下一片火烧火燎的印象,各种高音、装饰音、爵士风,酿成一片声音奇观。但到底有多少进到了心底,着实难说。
其实,不论声音、影像,还是服装、化妆,都有时代的密码嵌在里面。社会气氛宽松时,人们喜欢宽袍大袖,布料颜色的纯度也高;社会气氛紧张,衣服也变得紧而窄,颜色都以灰暗色为主。
声音也是一样,朴素而丰富的时代,歌唱的声音变得朴素,例如台湾民歌时代;浮华的时代,歌唱也浮躁起来,各种装饰,各种华而不实。声音的奇观,为的是和时代的奇观应和;声音的取悦,为的是给正在兴头上的人们火上添油。有评论家吐槽说,所谓“最佳表演”,往往是“最多表演”,而我们时代的歌唱,也往往是“过度歌唱”。
对于歌手,这种取悦,真是一条不归路,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旦学会了,就再也回不到不会骑的时候。取悦的方法,都如出一辙,选曲上,要唱老歌,唱脍炙人口的歌;唱法上,要炫技,升调,加装饰音,在能延长的地方尽量延长,能改编成爵士的,一定不要手软;台风上,要勇于互动,要努力扮演出一个热情似火的人。
而作为观众,我们只想听到简单的歌唱。因为,在浮华的时代,简单比复杂更难。
(《广州日报》3.26 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