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鼓励行善,这是中国社会古老的好传统,我们在村民社火中深深体会到了它的厚重。
在山西晋中一带,过元宵节有闹社火的习俗。其中一个重要节目是垒火,具体的做法是,家家在大门前烧一堆火,到了晚上,人们在火前唱歌跳舞,闹腾到午夜。
现在是用蜂窝煤垒一个空心塔,易码易燃,好做好看。到了晚上,点燃它,社火表演队轮流来到垒火前,围着火表演节目,有扭秧歌的,有唱小花戏的,有跳竹马的,有练武术的,有跑旱船的,表演上三五分钟,完毕之后主人家要表示谢意,给些答礼,糖果、烟、或者干脆五十块钱。这一队刚走,下一队又来了,一晚上,弄得顺利,也许要接待几十支小队,那才叫一个红火。
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并不是每一家烧旺火的人家前都有表演队,好像是有选择的,有的有表演,有的绕着走,不去表演。一问,原来,人缘不好的人家门前,表演队就稀少。什么叫人缘不好呢?平常不做好事,不帮助人,不行善。俗话说,群众眼睛是亮的,平时都看在眼里。到时候,即使你再有钱有势,不理你,晒着你,让你门前罗雀,给你下不来台,不给你表演,绕着你走,垒火再旺也没人理。
每一支“社”,都有一位社头领着,由他决定上哪家去表演。一般都是一位长者,还跟着一位背布袋子的,后者负责收礼物,一般是一位忠厚的办事公道者,决不营私,到时候把布袋子里收的答礼,烟呀,钱呀,平分给这支表演队的每位成员。
这个玩法真好。首先,它鼓励大家做好事,鼓励大家行善;其次,它主张在邻里之间互助团结,有事大伙帮助解决,有难大家出力协助;再次,注重日常的交往,一点一滴地做,由小事做起,由身边做起。我为之感动。细水涓涓,这里有文明的基因。
(《文汇报》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