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儿庄中正门的重建
中正门是进入台儿庄城的必由之路,因此台儿庄大战时,中正门之战也最为惨烈。中正门位于台儿庄古城北侧,因此也被称为大北门。史料记载,台儿庄古城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从那时起,中正门和其他五座城门一起“诞生”了。
日军为了实现占领徐州的企图,必须先攻下其门户——台儿庄。1938年3月24日,日军从中正门开始攻打台儿庄,城门几易敌手,中正门城楼及左右城墙多处被炮火摧毁。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住日军的狂轰滥炸……其场面之悲壮、惨烈实为罕见。战后的台儿庄房无完房,墙无完墙,攻防必争的城门堡垒更是无一完存。中正门作为敌我正面攻守的要塞隘口,损毁最为惨重,成了一片焦土。
1985年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时重建了中正门,作为电影的道具。电影拍摄结束后,这个道具被留了下来。后来,在台儿庄古城重建中,原来作为道具的中正门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和历史上一模一样的中正门。
弹痕遍布的清真寺
清真寺是当年拉锯战最为激烈的地方。它位于台儿庄北关,是一片青砖灰瓦的古老建筑群,始建于1742年,是台儿庄回民的宗教活动场所。大战爆发时,清真古寺因建筑高大坚固,而且偏据北城,距火线最近,遂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历经七天七夜的拉锯争夺,清真寺沦为焦土。日军溃逃时,放火烧毁了清真寺内的楼堂并且殃及了两棵苍柏,现存讲堂、房舍、古柏、门楼及墙壁上仍弹痕累累。
寺内遭受战火幸存的两棵苍柏一枯一荣,仍傲然挺立。已有几百年树龄的古柏躯干上,弹孔遍布,体内弹头、弹片依稀可见。西小讲堂在大战时是指挥所,南外墙上弹痕无数。其中弹痕特别密集的近一平方米的砖墙,1988年被国家博物馆起走陈列,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新关帝庙中唯一幸存的大殿
新关帝庙位于台儿庄顺河街东侧,1735年由山西商人集资修建,建有春秋楼、关公殿等80余间,因城内原来已经有了一座关帝庙,故名新关帝庙。
大战时,31师师长池峰城将师指挥部迁至新关帝庙,协同坚守台儿庄东南一隅,炸掉浮桥,断去后路。他亲临前沿指挥肉搏战,组织了57人的敢死队,在新关帝庙宣誓:不成功便成仁,决不生还见我长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肉搏拼杀,中国军队终于夺回了城西北角阵地,一夜收复了台儿庄四分之三,为反攻击溃日军打下了基础。
当年的一场战役,使新关帝庙80余间房屋大部夷为平地,仅存一间大殿作为池峰城的指挥所旧址,供人们参观。台儿庄古城重建后,同样也复建了新关帝庙,已成为一大景点。
火车站里的李宗仁史料馆
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大战胜利后的4月8日,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恒纪念,永载史册。
台儿庄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在台儿庄设有南北两站,现遗址为北站。大战期间,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一度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经过1938年血与火的洗礼,原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1995年台儿庄政府按原貌建设了火车站票房楼,并设立了李宗仁史料馆,于1999年4月8日正式开馆。
(《北京青年报》4.9 刘永加)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