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词汇的力量
 https://www.gmw.cn 2013-04-16 14:47:23 来源:文摘报

    文章最基本的单元是字,但如果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含义,必须用到词。所以文章的修炼应从词汇开始。

    词分实词、虚词。但无论实、虚,其发挥魅力的前提是要准确。名词使用要准确自不待说,那是自然约定俗成的一个个概念,张冠不能李戴。文章最出彩的地方是怎样用好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的使用

    动词是描述动作的。事物总是动比静更复杂。对应其状态的复杂,词汇自然也就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去找福楼拜说的:“那个唯一的动词”和“那个唯一的形容词”,也就是最准确、最生动、最有美感的词。

    比如,要把一件物体分开,可以有:切、砍、劈、掰、撕、铡、剪等多种动作。分别对应的就是:切肉、砍树、劈柴、掰玉米、撕纸、铡草等等。这要看动作的对象,即它后面的宾语是什么;还要看主语,即动作的主体是谁;又要看现场、背景、气氛;要看作者想追求一种什么效果等等。

    《水浒传》上常写到李逵挥斧砍杀,不用这个“砍”字,也就没有了李逵。再比如你帮一个人上楼梯,可以用“扶”或“搀”这两个动词,但“扶”是你用力三四分,他用力六七分,“搀”是你用力六七分,他用力三四分。

    动词和其它词连用时也有分寸。比如“里”和“中”这两个方位词,“里”具体一点,有方有棱;“中”抽象一点,圆润虚空。“这件事要保密,让它烂在肚子里”,不说“肚子中”;“他伸手摸到口袋里”比用“口袋中”更有实感。

    大致说来,动词在文中用得是否准确,要看四点:对象、主体、背景、效果。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牵一“词”而动全身。这在古典诗词中更为严格,是牵一“字”而动全身,所以古代诗人的一项基本功是炼字。现在我们写文章可以放宽点,虽不炼字也要从炼词开始。

    形容词的使用

    形容者,外表也,形体、容貌、势态。所以,形容词常和名词、动词连用。本来最简单的动宾结构就能说明事物,如果再加形容就更魅力无穷,内涵更丰富。

    无论客观形态还是人的心理都是复杂的,如“笑”有微笑、大笑、苦笑、窃笑、嬉笑等;怒,有大怒、震怒、恼怒、温怒等。用形容词是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想要强调的一面,好比用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不易看到的那一束光彩。

    形容词的作用与名词、动词的不同点是,它更强调主观色彩。以绘画比,名、动词是线条,形容词是颜色。名—动一形,是一个逐渐从客观到主观,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形容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心理,也最能煽动读者的情绪。一篇文章全部用名词是写不出来的,只用名词和动词勉强可以,但不会生动,特别是少情感之美。只有名、动、形兼用才能动起来,美起来,才能达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共鸣。

    创造组合词

    有时没有现成的组合词,作者就临时创造,更见个性和风格。你创造得好,别人就承认、就学习,文字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发展丰富。如著名的《岳阳楼记》开头说: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两个词因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传扬后世。它是一个社会局面的缩写。是用动宾结构组成一个词,容量就很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篇文章从选词、用词开始(古人叫遣词,像元帅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一样深谋远虑)就很讲究,这文章是怎样的功夫了。它美得细密,美得扎实。又像一个艺人织地毯,别人是精选图案,他却先要精选每一缕丝线,一出手就与众不同。这就是词汇的力量。

    (《新闻战线》2013年第3期 梁衡)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