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又一次把延长退休年龄推向了风口浪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日前建议,为了弥补公共养老金资金缺口,每5年将退休年龄延长1岁。
相比此前“一步到位”的激进方案,“5年延1岁”的设计温和多了。但争议和阻力并未因方案的温和而减少,从舆情分析看,支持延迟退休的主要是两大社会群体:官员和专家。其他阶层则多数反对延迟退休。
我国在养老上实行的是双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发退休金,而企业单位是自己缴养老保险,从企业退休领到的养老金往往比从机关退休少得多。公众最大的期待是养老双轨制的并轨,把每个国民一起置于平等的体制下,先解决平等问题,再解决空账问题。而“延迟退休”则回避了这个核心问题,这正是作为双轨制受益者的官员和专家所期待的。
延迟退休对官员和专家是有益的,官员大多希望延迟退休,因为延迟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权力利益。按现在的退休年龄,一般官员到了60岁就得退,很多人都不适应这种退休后手中无权的落寞感,延迟退休则延长了他们的政治生命。专家也是如此,大学和科研院所多已高度行政化,是官场的翻版,退休的院长和教授自然比不上在位的。
但对普通劳动者而言,工作则是一种负担,没有权力利益,辛辛苦苦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却又赶上了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可能会让这些人产生双损感:双轨制已让他们受损害,延迟退休更进一步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在养老问题上,改革的次序应该是,先改掉双轨制,再谈延迟退休;先加大政府投入,再谈公众责任。
(《中国青年报》4.20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