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杉山博司曾说过:“摄影不是记忆,它只是记录。”
我一直没有拍照的习惯,尤其不喜欢在旅行的时候照相。
在这个人人拍照、时时拍照、影像已然泛滥的年代之前,摄影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一种非日常的活动,一般人并不会一天到晚带着部相机随手抓拍;相反的,它是一套具有纪念性质的仪式,通常只在某些特别值得“留影”为念的场合出现,比如说结婚、毕业、家庭聚会,当然还有旅行。说它是仪式,因为它的拍摄程序很固定,常常由父亲、丈夫一类的角色安排流程摆位和掌镜,而且它构图出来的画面也都大同小异,高矮远近前后一一自动站位,渐渐形成一组模式。
现代的旅游景点以及特别受人传诵欢迎的大城市几乎是为带着相机的游客而生。例如巴黎:笔直的林荫大道,辐射状的线条,两侧窗饰华美的拱廊街以及路旁的露天咖啡馆。当游人带回来的照片越来越多,大家在还没去过巴黎之前就已无数遍地看过巴黎,这座大城市的性质也就变了。它仿佛不再是一个让人居住生活的城市,而是一个生下来就要让人用眼睛去注视的片场。每一个配备着现代摄像器材的游客都在该处寻找最上镜的地点,最合适的角度,乃至于最符合记忆里那些有“巴黎味”的风貌。
看看今天中国的“城市建设”,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地标性建筑”,那些大到只可远观而不可亲近的广场,你便明白,它们不是让人使用的空间,而是供人观看及拍摄的布景。
所以我不在旅行的时候拍照,如果说旅行摄影是为了保存记忆,那么我宁愿把记忆存放在脑中。
(《初见即别离》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