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景”中的金台夕照石碑为乾隆黄帝御制,它的历史上写满了坎坷。
从《旧都文物略》中知晓,乾隆钦点的“金台夕照”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二里许的“苗家地北高地”,碑也立在这里。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把兵营安排在了东单和东交民巷一带的使馆区,把打靶场建在了这“北高地”上。几十年后,这片高地在新中国成立时已是一片荒丘。
“大跃进”时,北高地是幸福弯人民公社第六农业生产队的场院,此时,北京市文物局的考古工作者在此处考察。有农民告诉他们:这里的荒丘大概有四五亩,早年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不知是谁立的,后来为了耕地,便推倒了石碑,深深地埋在了地下,再后来,这荒丘被开垦成了农田。考古人员经过勘探挖掘,却一无所获。虽然石碑不知所踪,但因为这里是“金台夕照”的所在,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很多街道的命名都和“金台夕照”有关——金台路、金台北街、金台里等。
2002年,石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北京财富中心开挖地基时,施工人员在地下2米处挖出了一块巨石。在铲去巨石周边的泥土后,他们发现这原来是一通石碑。施工单位马上联系了文物部门。专家们刷去碑面的泥土之后,发现碑上四个大字“金台夕照”,经过专家们的“抢救”,这通御制石碑又重新“出土”。碑的尺寸不小:高约3.3米,宽约1.5米,厚约0.6米。碑前的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所书,落款“乾隆辛末(1751年)初秋御笔”,下方还有两面御印。这些字迹,已经不那么清晰,可这磨损也算是石碑峥嵘岁月的见证。
如今的“金台夕照”广场上,这石碑被一池清水围绕,紧挨着石碑的是一个用土黄色砖块砌成的大平台,犹如传说中的黄金台。
(《北京日报》4.16 陈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