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了问题食品,找商家论理,商家不认账。那好,找个评理的。送检,有说服力。但结果出来,顾客傻眼了——全部合格。
有媒体报道顾客在超市买到臭鸡蛋后,记者实地探访,买了10枚鸡蛋,打开个个是臭蛋。事情曝光后,工商部门将鸡蛋样品送农业局检测。消费者满心期待,但结果呢?送检样品的外观形态,以及铅、镉、铜、汞、无机砷、六六六、滴滴涕等等,全部符合鲜蛋国标。
我们愿意相信执法部门的铁面无私。但问题出在哪儿呢?专家说了,鸡蛋变臭往往因为微生物(霉菌)所致,但时下的鲜蛋国标里却没有这一指标!
真是无语。难怪人们抱怨咱们的食品国标总是选择性缺席、失明或是“马后炮”。顾客求证鸡蛋的新鲜度,你却说这鸡蛋的农药、重金属残留不超标。整个不得要领,牛头不对马嘴。鲜鸡蛋不能臭,这是常识。要保证新鲜,就得严控微生物,但我们的检测指标却偏偏在关键节点“脱岗”掉链子。更糟糕的是执法部门的机械执法。那么多顾客买到了臭鸡蛋,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却偏要去另找样品送检,而且要以明显有缺陷的检测结果作为处罚商家的依据。此等执法,看似公允,却分明让人觉得似乎有意为商家开脱。
(《羊城晚报》4.20)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