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京市某小区“一批麻雀”突然死亡,在H7N9禽流感发生的敏感时期,“天上居然掉死鸟”,在各种猜测中,南京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回应公众,这些麻雀集体死亡不是禽流感所致。
面对突发事件,以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防止引发“恐慌”等社会性问题,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笔者以为,有些事情不能止于一次“发布”。
麻雀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排除禽流感所致,会不会是食了有毒的谷子、饮了有毒的水、吸了有毒的空气?我们不得不想,原本繁衍力超强的麻雀,怎么会遇到如此的生存危机?
其实,有生存危机的又何止麻雀!“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圈里养的,地上长的”,都可能面临知名或不知名原因的死亡。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在研究抗病毒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着“污染自己的病毒”。
麻雀之死,折射人与自然和谐之殇。及时向公众说明“麻雀之死不是禽流感所致”,只是政府职能的一个底线,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有效治理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上负起责任、奋力作为。从麻雀之死中举一反三,抓住可能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伤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问题。要真正认识雀死之殇,并从源头上治理,还须有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光明日报》4.24 完颜平)